“閱見非遺”金獎作家張老西專訪:眾多民俗匯聚,就是中國百姓的史詩
11月11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館與閱文集體聯合主辦的“閱見非遺”第二屆征文大賽結果揭曉,網文作家張老西憑借作品《潑刀行》摘得金獎?!稘姷缎小芬晕湫g和民俗為主要看點,以關中麥客與刀客開篇,將西安鼓樂、紅拳、秦腔、皮影、社火等近百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融入故事,通過主角橫刀江湖行的經歷,描繪了一卷活色生香的民俗長卷,展現了懲惡揚善的傳統美德。
談及非遺題材網文的創作體會,張老西說:“在我看來,每種非物質文化遺產背后都沉淀著一個人,一個家族,一個區域的歷史,數不勝數的故事是創作時取之不盡的瑰寶。眾多民俗匯聚,就是中國百姓的史詩,將這些文化遺產呈現,讓我們知道自己從何處來,往何處去?!?/p>
張老西原創作品《潑刀行》
營造“真實虛假感”
張老西是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人。2018年初入網文行當,以一部都市題材作品成功簽約,據他回憶,“頭一個月稿費比工資的兩倍還高”,成績相當不俗。2019年,已經30出頭的張老西正式轉行成為全職網文作家,“等到第二本書開始也能寫出來了,我就知道自己能吃這行飯了?!?/p>
此后,他在起點中文網連續刊載了《從殺豬開始修仙》《真君請息怒》《我有一顆長生瞳》等三部仙俠題材作品,寫作之路愈益穩健。
2024年開始連載的《潑刀行》是張老西的成熟之作?!稘姷缎小分v述了一個團隊冒險故事,在新舊時代背景下,以主人公張衍為首的一群伙伴在神州大地的旅行和成長,途中展現層出不窮的各地民俗和歷史神話。
談及這部網文的創作靈感,張老西直言“由困境開始”?!皩懬皫妆咀髌窌r,都有頭重腳輕,后期乏味的毛病。和一些朋友討論,他們也有相似的苦惱。仙俠作品離不開瑰麗的想象,但歸根到底還是故事。是故事就離不開人,以及當前的社會環境。所以決定降低力量等級,走低武民俗路線?!?/p>
他自忖冒險故事要寫得有趣,就必須營造一種“真實虛假感”?!拔矣幸淮慰瘩R伯庸的采訪,他寫《長安十二時辰》,張小敬的故事其實來自史書上一個不起眼的記載,僅有一個名字。閱文作家七月新番寫《秦吏》,主角也是來自最早的一份家書‘黑夫木牘’。這種寫法好處是能巧妙地把人代入到歷史?!睆埨衔鞲嬖V記者,“像我寫民俗、非遺,往往與當地的神話故事、民間志怪有關,還與當地的歷史進程有關,把這些內容編織進敘述中,更容易讓故事融洽;另一方面,比如劃拳行酒令,陜西的和湖北的不一樣,各地的風俗人情都要有區別,這些都是小細節,寫起來很費功夫,有時候也不被人注意,但大量的、真實的細節堆積出一個虛假的世界,這個虛假的世界才讓人更有代入感?!?/p>
為了獲得小說中來之不易的“細節真實”,在上一本書完結之后,張老西踏上了尋訪民俗的旅程。他拜訪道士、參觀當地博物館、和相關人士聊天,新書的內容逐漸有了雛形。他前往滄州,原本想探訪幾位老拳師,意外踏入了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這個展館以大運河為線路,展示各地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時令他眼花繚亂、目眩神迷。他感慨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這么多寶貴的遺產,遂決定以旅行冒險為線,以各地民俗文化為依托,展現純正的中式奇幻。
案頭工作同樣必不可少?;貋碇?,張老西通讀陜西民俗書籍,大量觀看相關紀錄片,各種訪談,甚至家里還掛著古咸陽和長安地圖。
網文《潑刀行》開篇,兩個少年走在田壟間,用地道的關中方言你一言我一語,晨光熹微,背景是將熟的麥田、溝壑縱橫的黃土地和遠方莽莽山脈,“白鹿原,李家堡”,關中平原的渾厚粗獷之氣撲面而來。張老西說:“開書后沒多久,有許多讀者問我是不是陜西人,這讓我感受到莫大的褒獎?!?/p>
民間的、江湖的視角
《潑刀行》這個題目,來自一種宋朝開始在民間出現的兵器“樸刀”。樸刀是在木柄上安一把長且寬的鋼刀,鋼刀可作柴刀,遇敵時裝上木柄,就成了趁手的兵器。樸刀常被鏢師等江湖人士使用,《水滸傳》中宋江、楊志也常拎著一把樸刀行走。太湖地區的水匪還練就了“水陸樸刀術”。但正經武功流派卻認為樸刀不登大雅之堂?!罢驗樗敲耖g流傳比較多的東西,我感覺這把武器代表了江湖?!睆埨衔髡f。
由于小說中的主人公并不直接使用樸刀,張老西將樸刀的“樸”字改成了“潑”字?!皾娋褪腔沓鋈?、就是肆無忌憚,代表一投入江湖身不由己的感覺。它象征了這本書民間的、江湖的視角?!?/p>
《潑刀行》的故事從白鹿原上的李家堡寫起。張老西介紹道,陜西是中國“俠”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戰國時便有豪俠仗劍行走、漢時武帝為消除各地豪俠勢力,下詔“徙郡國豪杰及訾三百萬以上于茂陵”,唐時五陵少年游長安,到后來刀客一諾千金……“俠”可能是刺客、是地痞無賴、是五陵少年,總之,寫“俠”離不開這片土地。
小說主人公少年刀客李衍,鳳眼龍睛、面容清秀、身形挺拔,是張老西在《潑刀行》里塑造的一個頗精彩的俠客形象。在他的身上,體現出典型的陜西人性格“犟,罵人狠,心眼也實”,同時他重情重義、一諾千金,“應了別人一句話,就不遠千里,送一個家都沒了的人回鄉安葬?!?/p>
在小說中,以張衍為核心的團隊,從陜西關中平原出發,到湖北、四川、途經云貴,再至浙江、金陵、閩南,然后沿大運河北上,走山東、河北、滄州,再到天津,最后仍以返回關中收束。這條路線的敘事背景,是歷史上有名的“萬歷三大征”:寧夏之役、朝鮮之役和播州之役?!稘姷缎小冯m然架空歷史,但援引明萬歷年間的三次戰役作為主人公行旅的線索,將人物命運和時代變遷自然地關聯在一起。
“我給他們定的身份叫‘游仙’,行遍天下,到處修行、歷劫。因為他們就好像西方的傭兵小隊,隊伍里有各種各樣的人才,接當地的任務,也接朝廷的任務。他們不自覺地參與到一場場戰事之中,不是主角,但是從各個方面反映了這些戰爭和歷史變革?!睆埨衔髡f。
將非遺融于衣食住行
對非遺的呈現讓《潑刀行》出圈出彩。連載至今,小說中已林林總總述及了西安鼓樂、紅拳、道情、陜北民歌、民諺、社火等近百項非遺技藝。其中,兩個非遺項目被張老西定為錨點:一是紅拳,一是鼓。
在《潑刀行》中,紅拳和刀客,是主角張衍的主要身份標簽。張衍打得一手漂亮的紅拳,身法矯健、動如靈貓。張老西介紹道,紅拳是陜西關中的重要武術流派,它起源古老,早在周秦時已經萌芽,唐宋開始揚名,至明清達到了盛行巔峰。到現在,陜西各個鄉鎮十里八鄉都會紅拳,且種類繁多,各家紅拳都不一樣。
“因為主角出現的地方在關中,要用關中代表性的武術。而且紅拳很多人不懂,還是第一次聽說,有陌生感?!睆埨衔鞲嬖V記者,“張衍號稱擅長勾掛刁打,就是近身刁打、側身換膀,這些身法比較巧妙,而且比較靈活,實戰性也比較強?!?/p>
鼓同樣是古老的樂器,國之大事,在戎與祀。無論祭祀還是戰爭中,鼓都是重要標志,衍生到后來,廣泛應用于各種民俗活動。張老西談到,自己在查詢陜西各地非物質文化遺產時,“鼓”的種類之豐富,背后蘊含的歷史典故之精彩,令他心馳神往。
《潑刀行》里,張衍使用的法器之一是“秦漢戰鼓”,為了展現鼓在民俗活動中的各種樣式和功能,在“陜西篇”最后又用一場長安鼓王大賽結尾?!肮倪@種東西,古人說和雷最相似,一個是突出威猛的氣勢,另一個是通過擂鼓的振動來震懾邪祟,古代祭祀驅邪都是這個作用?!?/p>
從整體來看,《潑刀行》不啻為一部“非遺百科全書”,隨處可以挖掘到珍貴的民俗寶藏。張老西也笑言,寫完這本書,自己也將成為“民俗專家”。
如何將民俗元素自然地寫進故事當中?張老西分享寫作心得:“我感覺非遺就是衣食住行,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歷史演變。比如一些吃食、飾物,我就是一筆帶過,讀者能不能看懂不要緊,不能生硬地去表現?!彼€談到,從非遺民俗可以窺見不同地域的鮮明性格,例如陜西人出了名的“生冷蹭倔”,說話硬,罵人狠,做事情也實,和“俠”的感覺相似;到了湖北,“湖廣熟,天下足”,不愁吃喝,魚米之鄉熱情好客,也比較體面講究;到了湖南,就是“蠻霸”,行事作風彪悍霸道;四川有的地方是悠閑,有的地方是注重碼頭文化等等。寫到相關民俗,就把這些地方的性格自然地勾勒出來了。
這本書的挑戰在于“讀者”
《潑刀行》自2024年5月6日上架,以日更8000的速度,迄今已連載至426章,共163.75萬字,獲得9.68萬總推薦。談及寫這部網文遇到的挑戰,張老西坦言,挑戰在于“讀者”。
“因為當下社會,短視頻興起,人們已習慣片刻的爽感。對于文藝作品,大家的期待是多長時間你就得給我一個什么?!睆埨衔髡f,“從開始寫到現在,讀者一直說,怎么還不升級,怎么還不升級?可是很多書剛開始追求升級,讀者爽了,等到書上架讀者卻不看了。你得扛得住別人的干擾,按照自己的節奏來,你也得做好讀者棄書的準備?!?/p>
他告訴記者,自己早先也試過爽感頻出的寫法,但是寫不好,“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特點,不要用自己的短處去挑戰別人的長處?!彼蔡寡詻]有太多物質需求,只要成績足夠養家糊口,就可以安心往下寫,“不求大富大貴,也不求爆火,把自己想寫的東西寫出來,就是一種快樂”。
事實上,讀者也是千姿百態的,在連載過程中常常帶給他驚喜?!坝械淖x者太急,不是太習慣我的風格;另一些讀者卻很喜歡;還有個別比較厲害的,比如一些道士和各地方的非遺傳承人,他們上來要么給我解說,要么給我挑毛病。還有個很厲害的人不知從哪找的古文獻資料,在本章說里貼出來、解說并標注來源?!?/p>
“寫書就是這樣,你得找同好。你喜歡的可能是很小眾的東西,但只要讀者夠多,因為中國市場有這個優勢,肯定能找到你的同好,再小眾的東西也會有人捧場,也會有人喜歡?!睆埨衔鞲嬖V記者。
《潑刀行》獲“閱見非遺”第二屆征文大賽金獎
采寫:橘子
網絡編輯:kuang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