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光明正大地生病”:拍下那些不被看見的情緒
“你告訴我情緒穩定是一件好事,就是否定我其他不穩定情緒的存在,這是不對的。情緒自由比情緒穩定更重要?!?br />
她意識到,很多人需要把痛苦說出來,也需要讓別人知道他們是生病了,“只不過現在生病的是情緒,”張晗說,“不是在作,也不是矯情?!?br />
“我在片子里也好,或者我對抗抑郁癥的過程也好,都是積極樂觀的。這樣一個美好的靈魂,我愿意讓大家看到?!?/blockquote>責任編輯:李慕琰
《是壞情緒啊,沒關系》紀錄片團隊公開招募拍攝對象后,一共收到了1100多份報名信息,許多心理疾病患者渴望被看到。(B站供圖)
有一段時間,制片人劉璐的一位朋友仿佛消失了一般。她們關系要好,原本隔一陣就會相約見面,但那時,信息石沉大海,統統沒有回應,身邊的人都以為她只是工作太忙。直到后來,劉璐才知道,朋友度過了一段那樣艱難的時刻:她幾乎斷掉所有的社交和工作,每天窩在家里,燈也不開,只是睡覺、流淚。她陷入了抑郁。
她在內部策劃會上分享了這件事,很多同事說,身邊也有這樣的朋友?!霸瓉磉@個群體這么龐大?!眲㈣匆庾R到,“可能每個人身邊都會有這種(人),只不過他隱藏在人群當中。他調整完之后又恢復到人群的連接中,但是他很多時候會消失掉,不知道怎么跟這個世界再產生連接?!?/p>
觀察到這些之后,劉璐和同事們萌生念頭:做一部聚焦心理情緒的紀錄片,普適化一點,讓大眾得以理解。
接到平臺制作方提出的這個題材,項目導演張晗很興奮,“真的看到社會的某一面”。她完全能感同身受,五六年前,她得過產后抑郁。像是溫水煮青蛙般,情緒是在孩子的每一次哭聲、工作頻頻碰壁的點滴中累積的。孩子六個月時,張晗的不安全感很強烈,經常思考自己的意義在哪里。
當時由于要照料孩子,她接項目時總會聽到對她工作時間和能力的質疑,焦慮如影隨形。短短一個月內,張晗體重掉了三十斤。直到接受了一段時間的心理咨詢,再加上投入新的項目,她才慢慢走了出來。
從2023年10月起,經過近半年的籌備,紀錄片的拍攝陸續進行,張晗走近了更多人的心理世界。片名雖被定為《是壞情緒啊,沒關系》,但在劉璐看來,情緒其實沒有好壞之分,只是想“拿表象的情緒當一個鉤子,讓大家理解后面它更復雜的東西”。
她一直不太喜歡“情緒穩定”這個表述,“你告訴我情緒穩定是一件好事,就是否定我其他不穩定情緒的存在,這是不對的?!彼龑δ戏街苣┯浾邚娬{,“情緒自由比情緒穩定更重要。我們希望大家去正視自己的情緒,去接納它?!?/p>
2024年10月,紀錄片《是壞情緒啊,沒關系》在B站正式上線,拍攝了十一個處于不同心理困境中的人。張晗明白,指望一部紀錄片改變社會認知是不現實的,但她還是希望,“讓大家看到他們的痛苦,看到這件事情本身是什么樣子的”。
“看見,是所有事情的第一步?!彼f,這也是拍攝對象,以及許許多多和他們一樣陷入同樣漩渦的人所渴望的。
“他們不想一直活在誤解里面”
“怎么可能會有人同意你拍攝他這么隱私的部分?”對于這個題材,張晗的第一反應是“難”。一開始,團隊在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的急診處蹲守,遇到來求診的患者或家屬就上前詢問意愿,但99%都遭到拒絕。
患者大約有兩類,一類是警察送過來的,一類是自己病情突然發作,有自傷念頭,來此尋求幫助。有些患者一看到攝像機就很警覺,以為攝制組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