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背調制度,保護未成年人
“背景查詢和健康檢查”的范圍,確實應當擴大到“存在可能危害兒童身心安全、不宜從事學前教育工作情形”,這涉及到很多具體而微的篩查內容,比如幼師候選人的社媒內容、心理健康狀況、人際關系圖譜、公開場合的發言,等等。一旦發現幼師候選人存在“逆天發言”,關注了極端思想的社媒賬戶,又或者在精神健康上存在問題的話,主管部門就應從嚴篩查其入職資格。
責任編輯:陳斌
2024年11月11日,教育部相關負責人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新出臺的學前教育法的相關內容,其中有關“背景調查”的內容引發關注:“規定幼兒園聘任教師等工作人員應當報教育行政部門備案,并進行背景查詢和健康檢查;存在可能危害兒童身心安全、不宜從事學前教育工作情形的,不得聘任?!?/p>
這項立法指向的是如何完善未成年人保護的“學校保護”工作。幼兒園里的孩子均為幾歲大的幼童稚妞,更為脆弱也更應加強保護。而近年來,幼兒園學齡兒童遭遇侵害的新聞層出不窮,挑戰家長敏感神經的同時,也屢屢挑戰公眾的認知底線。
從2012年“浙江溫嶺女幼師虐童案”開始,“幼師虐童”的新聞開始進入新聞界與學術界的視線。類似惡性事件頻次多發,性質惡劣日甚一日。在“復數實驗室”2020年8月發布的報告《數說2974件虐童案》里,教師已經占到了28.73%之多。從侵害形式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吳依蘭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