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為“現實”的“理想”主義者?——讀《堂吉訶德》有感|初中組一等獎
第四屆南方周末“閱讀新火種”中學生讀后感征文活動
獎項:初中組一等獎
作者:徐晨煜
學校:重慶市南渝中學校
指導老師: 邵若晨
四百多年前,一個身穿破爛鎧甲的人,身下騎著一匹瘦弱的老馬,裹挾著滿身的風塵,和一個矮小肥胖的仆人行走漫步在世間。他把風車看成高大威武的巨人,舞著四只手臂向他發出陣陣怒吼,高舉著騎士長槍發起挑戰;又把成群的綿羊看成一位位士兵,騎著馬沖進去一頓廝殺。他便是大名鼎鼎的瘋癲騎士——堂吉訶德。
他本是一個小有資產的地方鄉紳,生活雖然談不上富麗奢華,但至少能做到頓頓有肉吃。就這樣50多歲的他,在茶余飯后的生活中陷入了讀騎士小說的風潮中。帶著自己的滿心夢想與理想,他踏上了自己追夢的旅程當中:一匹瘦弱的老馬、一把破爛的長槍和一個貪小便宜的仆人,就是他全部的行裝。他在游歷期間做了許多荒唐事,吃盡了所有苦頭,卻仍然執迷不悟。直到好友伴奏騎士將他打敗,他才不得不結束了騎士生涯回鄉。直到生命里的最后一刻,他才終于清醒過來。這一“偉大”的騎士傳奇才終于落幕。
我初看堂吉訶德時,不過覺得他只是一部茶余飯后的荒誕小說。其中夸張的情節,大膽的設想,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有一個傳聞說,西班牙菲利普三世在陽臺上面看見一個學生一邊在看小說,一邊狂笑。他說道:“這個學生一定在看《堂吉訶德》,要不然就是瘋子?!?/p>
但驚險刺激浪漫傳奇的騎士歷險,也令我神往。不知有多少個下午,兒時的我舞著掃帚或是木棒,幻想著自己成為一個騎士,征戰沙場,揮斥方遒,俠客騎士夢是多少少年們的夢想??!
把堂吉訶德放在大的時代背景中,你還可以從中品出別樣的意味。堂吉訶德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個時代的產物。堂吉訶德所代表的是騎士文學。西班牙經過了復興戰爭后,又依靠著強大而又龐大的騎士隊伍橫掃歐洲,遠征美洲,經濟文化一片欣欣向榮,而騎士文學也應就而生。但是在而后的時代里,封建經濟的解弓和火槍火器的運用讓騎士文學不再現實,也越來越不合時宜。騎士文學徹底淪為了庸俗小說。
而堂吉訶德的出現打破了這一局面,對騎士文學的庸俗化現象進行了批判與諷刺。騎士的時代早已過去,成為一個騎士的想法也成為癡人說夢。
但只有你將眼光真正放在堂吉訶德這個人物上時,你才能發現其中真正的深意。堂吉訶德常常向一個老人回憶自己的光輝年代時說道:“那是多么美好的歲月、多么幸福的時代!……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們不知道‘你的’和‘我的’這兩個字眼?!睍r代一直在變遷,騎士主義精神也逐漸落寞,人性中的真善美也漸行漸遠。在滾滾的時代浪潮中,堂吉訶德仍然停留下來,做自己的騎士,燃燒者對夢想最本質最赤誠的追求。在這樣一個“成熟”的時代里,只有堂吉訶德保持了一顆“不成熟”的心。
經歷了無數年,人類終于獲得了一個成熟的心智,卻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因為深諳世事,所以藏起了真性情,變得老謀深算;因為深知烏托邦的虛幻失去了一腔熱血,開始關注油米柴鹽。多少人倒在了追尋理想國的路上。又有多少人沉浸在自己的黃粱一夢。無數的人倒在了向夢想前行的路上,卻極少有人為此愿意奉獻一生。
堂吉訶德的作者塞萬提斯曾說:“忍受那不能忍受的痛苦,跋涉那不堪跋涉的泥濘,負擔那負擔不了的風雨,探索那探索不及的晨星?!比f提斯的一生注定是不平凡的:在戰斗中失去左手,在風雨中成為海盜的奴隸……種種困境之下,他堅定意志,終而化繭成蝶。人類已經無法在重返那個純真的年代,但是仍然可以去努力追尋一顆純凈的心靈。黃金時代,不在當下,而在未來。
莊周夢蝶,黃粱一夢……數不清的人們在自己為自己營造的美夢中沉睡。但只有心懷夢想,保持一顆赤誠的心靈,才能到達心靈的彼岸——烏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