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去,悟自我意識 ——《故鄉》有感|初中組二等獎
第四屆南方周末“閱讀新火種”中學生讀后感征文活動
獎項:初中組二等獎
作者: 王宇博
學校: 天津市靜海區第五中學
指導老師:陳克敏
“臺下人走過,不見舊顏色,臺上人唱著,心碎離別歌……”
人,不能丟失自我意識?!豆枢l》這篇小說,塑造了“我”、閏土、楊二嫂和母親幾個主要人物。每一個人物都有自己的意義,有的丟失了自我意識,有的擁有了自我意識。
這片深藍色天空,金黃的圓月,碧綠的西瓜就是“我”闊別20余年的故鄉,也是“我”理想的故鄉,但是,這里早已變得物是人非了。
“老爺!……”這一聲恭敬的老爺正是“我”迫不及待要見到的閏土,閏土是個農民,樣貌和小時候比差的多,這一聲老爺飽含著階級的障壁,了解才知道閏土有六個孩子,這是受封建思想--多子多福所影響的,多子,饑荒,苛捐雜稅,兵,匪,官,紳,七座大山壓在人身上,我在閏土眼中見的是滿眼的無奈,早已沒有小時候的舊顏色,完全是一木偶。那時農民階級所得的一切的一切不都是拜那黑暗的社會所賜嗎?在文章最后幾段中“我”想著“只是他的愿望近切,我的愿望茫遠罷了?!遍c土的愿望已經寄托于神,而不是自己,顯然丟失了自我意識,但閏土是善良的,無論是對迅哥兒的尊重,還是在家境如此貧困情況下送了一些自己曬的干豆子,或是母親告訴他家里的東西隨便拿,也只是拿了兩條長桌,四個椅子,一副香爐和燭臺……
而圓規早已變得令人嘆為觀止。
“尖利的怪聲”,“凸顴骨,薄嘴唇,兩手搭在髀間,張著兩腳,正像一個畫圖儀器里細腳伶仃的圓規?!边@一開場,讓我在初讀時驚了一驚,這個老女人,竟然是文中我小時的“豆腐西施”楊二嫂,自私自利,對別人冷嘲熱諷,20年改變的東西太多了。
“哈!這模樣了!胡子這么長了!”,在向“我”索要東西被拒后,更是說出了許多難聽的話,如“貴人眼高”“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錢,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錢……”等,而魯迅也在文中直接稱她為圓規,滿滿的諷刺意味,后來誣陷閏土偷埋了碗碟,并拿走了“狗氣殺”……市儈人士的前后變化,恰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同時也都失去了自我意識,幾乎所有人都陷入了迷茫,包括寫下《故鄉》的魯迅先生,他在文中寫到“只是他的愿望近切,我的愿望茫遠罷了?!鼻鞍刖涞摹八奔撮c土,他的愿望無非就是家庭幸福,不愁吃喝,而魯迅,他的愿望無非就是救中國,只不過希望渺茫,于是又想著“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弊晕乙庾R不知不覺間就誕生了,魯迅,或是我們自己,應該誕生自我意識,要明白只空有希望而不去奮斗,希望便“無所謂有”;有了希望并始終不渝地斗爭,實踐,希望便“無所謂無”。而母親在這個黑暗社會下不僅沒有丟失自我意識,還將善良表現的淋漓盡致。
“我的母親很高興,但也藏著許多凄涼的神情……”
控制自己的情緒,離開生活已久的故鄉,面對自己的兒子,把凄涼之情放到心底,不愿引起兒子的傷心。
從對閏土的種種語言,讓他隨便拿家里的東西,甚至連閏土來的消息也是母親告訴“我”的,足以說明母親對農民沒有任何歧視,還支持“我”與他們交友,但大多數人習慣以經濟地位和財產多寡來衡量人,楊二嫂就是這樣的,對“我”一家的攀親戚,栽贓陷害閏土,與母親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打破了等級觀念的束縛“凡是不必搬走的東西,盡可以送他,可以聽他自己去選擇……”還有,閏土一家曾在闊氣過的“我”一家打過工,但當閏土尊敬的對“我”說了聲老爺時,母親連忙勸止說:“阿,你怎的這樣客起來。你們先前不是哥弟稱呼么?還是照舊:迅哥兒?!辈⑶?,母親聽說閏土還沒吃飯,讓他趕緊自個到廚下炒飯吃,完全把閏土當作自家人般真心對待。對孩子,農民的善良同情(自我意識),讓母親這一形象雖著墨不多,但令我印象深刻。
總而言之,母親這一形象與木偶(閏土)、圓規(市儈人士楊二嫂)、“我”的迷茫對比,告訴著我們,要有自我意識,帶著希望奔跑,奮斗就會迎來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