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夢川 | 曼昭《南社詩話》“手稿”獻疑
若以一般情況孤立來看,手稿的確容易散佚或錯亂,謄抄本出現缺失或錯誤也正常。但是這個“手稿”與源自“周君抄本”且更早現世的何謄本,不但文字內容和順序高度一致,連缺失、倒錯也都一樣,這就很不正常。
責任編輯:劉小磊
民國時期曾有報刊連載署名“曼昭”的《南社詩話》,有人認為“曼昭”就是汪精衛,筆者則持不同意見,也曾多次撰文辨證。2019年臺灣時報文化出版《汪精衛南社詩話》一書,據云乃因得到一份自汪精衛長子手中流出的該《詩話》“手稿”,故而將曼昭之著作權移諸汪氏。不過此前該《詩話》署名一直都是曼昭,且有很多內容為“手稿”所無?!锻艟l南社詩話》只取“手稿”部分更名出版,當是自知不能證明“手稿”所無者為汪所寫,故不得已而為之。但即便如此,這份“手稿”也還存在諸多疑點,尚需進一步考定。
首先,以筆者所知,所謂“手稿”只是一份復印件。僅憑“字跡像汪精衛”和“來自汪精衛之子”,尚不足證明“手稿”為汪氏手書,因為“手稿”署名仍然是曼昭,而曼昭是不是汪精衛,又是另一個問題。嚴格來說,若有經科學鑒定為1930年左右的原件,才足以證明“手稿”為真(非后來偽造);然而即便原件(材質)為真,也不排除“手稿”為其他人所書、所藏,再輾轉流入汪氏長子手中的可能。畢竟字跡相似者并不罕見,例如眾所周知,汪氏的追隨者和密友曾仲鳴的字就與汪氏很像。
其次,“手稿”的兩處署名有令人不解的改動。一是卷首的“曼昭啟事”,“曼”字起初寫作“鑒”,又改為“澄”,再改為“曼”,而文末則云“曼昭謹啟”,沒有改動,可見作者已經確定署名“曼昭”了。但是其后的詩話正文第一則,落款竟然又由“鑒”而“澄”而“曼”!試問既然先前已經再三斟酌確定署名“曼昭”,為什么后面的落款又修改了兩次,而且連改動順序都一樣?
《詩話》“手稿”啟事頁和第一則的署名改動。
此外,在“手稿”現世之前,曼昭《南社詩話》曾有江芙(即汪氏長婿何孟恒)謄抄本流傳,二者對比又有更多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