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核武器有沒有毀滅地球的威力?
現代城市的鋼筋混凝土建筑,更能扛住沖擊波?,F代戰爭中,都有預警時間,有足夠時間進入鋼筋混凝土構建的人防地庫、地下室、地鐵站。這既可以避免沖擊波,也可以避免被輻射直接傷害。核武器產生的早期輻射主要是伽馬射線和中子流,二者都可以被厚土層和混凝土阻擋。
責任編輯:陳斌
長期以來,核武器一直是人類心目中的終極武器,一顆滅全城的說法,令人心驚膽戰。不過,核武器的威力也可能被夸大了。
首先,人類的核武器有沒有毀滅地球的威力是值得商榷的。
六千六百萬年前,讓恐龍滅絕的那顆撞擊墨西哥尤卡里半島的小行星,直徑十公里,質量超過兩萬億噸,撞擊速度達到每秒二十公里,撞擊能量達到約100萬億噸當量。撞擊在那里留下了一個直徑約180公里的坑,但相比地球周長4萬公里,坑的直徑只是0.45%。
這相當于多少核彈呢?根據挪威人民援助組織公布的《核武器跟蹤》報告統計,截至2023年初,全球九個擁核國家共有可實戰用核彈頭9576枚,其總當量相當于13.5萬枚廣島爆炸的原子彈。廣島原子彈當量約13000噸TNT,因此,全球核彈總當量不到20億噸TNT當量。這就是說,全球核彈同時爆炸的總威力,不到66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能量的五萬分之一。
在戰爭中,核武器的意義其實也被夸大了。人類歷史第一顆原子彈,是在廣島上空投下的“小男孩”,當時廣島人口約為34萬至35萬,原子彈直接導致約7萬人死亡。到當年年底,由于輻射和傷亡,死亡人數增至9萬至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吳依蘭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