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支持政策對誰更有效?來自5413位育齡女性的調查
從未生育過的女性可能對生育支持政策的敏感度不強;首次生育的女性對育兒更為緊張和在乎,單一的經濟支持政策很可能無法提高其生育意愿;完成過兩次生育的女性生育動力更強,可能更注重生育支持政策的實用性。
責任編輯:錢煒
2022年2月3日,湖北省襄陽市第一人民醫院產科新生兒室,兩位護士正忙著為新生兒做護理。(視覺中國/圖)
生育支持政策能提高生育意愿嗎?全國的答案或許還無從知曉,但4996名來自四川成都的育齡女性給出了肯定的答案。
前述數據源于在2023年3月進行的一項線上調查,受訪者為5413位年齡在18歲至45歲、生活在成都市下轄20個區縣的育齡女性。
基于此項調查,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教授宋健和西南交通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講師范文婷的研究成果以《生育支持政策體系的優化:對象分類與政策組合》為題,發表在《江西社會科學》雜志上。
該調查結果顯示,不同婚姻狀況和實際子女數量的女性對生育支持政策作用的評價不同,經濟支持、時間支持和服務支持政策效果因人而異。宋健和范文婷建議,政策制定者可以根據政策對象分類,有針對性地優化相關政策,以滿足不同群體的多樣化需求,實現適度生育水平目標。
學術研究之外,一系列的生育支持措施也在不斷推進。2024年10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的若干措施》,要求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和激勵機制,健全覆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務體系,有效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營造全社會尊重生育、支持生育的良好氛圍。
以下是南方周末記者和宋健的對話。
處于生命周期不同階段,對生育支持政策的需求不同
南方周末:為什么選擇四川省成都市的育齡女性作為調研對象?
宋?。?/strong>這是我們綜合考慮調研地點的政策環境和城市代表性后的結果。
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出臺后,四川省攀枝花市成為全國首個推出生育經濟補貼的城市;四川省也是對建立生育支持政策體系響應較早的地區,率先取消了對生育登記對象婚配和生育數量的限制條件。
成都作為四川省的省會城市,在生育支持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方面具有政策先行示范的作用,包括支持全市試點建設“蓉易托”社區智慧托育中心、提高全市生育醫療待遇標準等。
此外,作為西部地區的新一線城市和“網紅城市”,近十年來,成都吸引了大量青年人口流入,其常住人口的生育支持政策需求具有一定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吳依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