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納祖:“破碎并非毀滅,而是重塑的必要條件”
“創作這批作品時加納正經歷非常糟糕的時期,我那時在恩蘇卡,并沒受到影響,但‘破罐子系列’是我對加納當時情況的思想表達:走下坡路并不等于世界末日。我相信,不破不立,經歷破碎,才能重生”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發自:上海
責任編輯:楊子
“一個瓶蓋并不能說明什么,而當我把無數瓶蓋放在一起時,藝術作品就有了它自己的聲音?!?/p>
數以萬計的瓶蓋和金屬碎片經過手工揉捏、碾壓,以銅線巧妙串聯成直沖天頂、傾瀉而下的巨型“瀑布”,金光閃閃的波紋沖擊著現場所有觀者的神經。
2024年9月30日,上海浦東美術館與倫敦泰特美術館最新合作項目“艾爾·阿納祖:紅月之后”開啟首次全球巡展。來自加納的藝術家艾爾·阿納祖(El Anatsui)以廢棄瓶蓋打造的大型紀念碑式雕塑聞名于世,他曾于2015年第56屆威尼斯雙年展上榮獲金獅獎終身成就獎,2023年入選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的2023年度最具影響力百人榜單。
“不用把所有的東西都看作廢品,你可以賦予它們新的生命,以此帶來一些新的意義,這會讓那些只把它們看作特定事物的人的生活豐富起來。讓他們發現,這些東西除了原有用處之外,還有無數可能?!?/p>
通過半個世紀的藝術實踐,阿納祖以他創作的龐然巨作呈現出對非洲家鄉與歐美復雜關系的反思、對后殖民性和消費主義的批判,以及全球化背景下對文化轉化與傳承的探索。
“艾爾·阿納祖:紅月之后”展覽現場,浦東美術館,2024
“月食之后會發生什么?”
“如果你想用什么來做一個小東西,材料的來歷平凡并不代表它們沒有價值,當你把材料整合在一起,當它們因為一致的主題而緊密相連,它們的重要性就會不斷提升?!?/p>
“艾爾·阿納祖:紅月之后”是浦東美術館開館以來舉辦的規模最大的裝置展,整個展覽由三幕構成,阿納祖用三個以W開頭的英文單詞串聯起宏偉的敘事場域——《浪》(The Waves)、《世界》(The World)和《墻》(The Wall)。觀眾受邀步入這些自由流動的幕間,踏上一段移步換景的互動之旅,每次穿行都會開啟一種全新的視角。
“一個會出現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趙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