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起行政執法“不當”案例成全國典型,首次集中通報|時政周報
2025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222萬人,同比增加43萬人。
唐山市委書記易人。
2024年截至目前全國持槍、爆炸犯罪案件同比下降25.8%。
2023年我國研發經費投入超3.3萬億元,同比增長8.4%。
一周時政新聞(2024年11月9日-15日)
責任編輯:錢昊平
?
廣東某縣市場監管局對銷售17份“刀拍黃瓜”的餐飲店罰款5萬元,被指過罰不當,被司法部通報。(視覺中國供圖)
因涼食類食品不在店鋪獲得的許可經營項目范圍內,在銷售17份“刀拍黃瓜”、獲利34元后,2022年5月,廣東一家餐飲店收到了縣市場監督管理局開出的5萬元罰單。
翻看過往相關報道,因“拍黃瓜”引發的質疑不在少數。在2023年6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布《食品經營許可和備案管理辦法》,對拍黃瓜、泡菜等簡單食品制售行為作出簡化許可規定前,全國曾有上千家餐飲店因超出經營許可范圍銷售“拍黃瓜”等涼拌菜被行政處罰。
質疑聲中,執法部門該不該罰、該罰多少,曾是討論的焦點。
兩年后的當下,2024年11月11日,司法部發布的“第一批行政執法監督典型案例”給出了最具權威性的答案。
此次發布的案例中提到,前述管理辦法出臺前,當時尚有效的《食品經營許可管理辦法》第四十九條規定,食品經營者銷售超經營許可范圍食品,但未申請變更范圍的,先由“監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拒不改正的,處2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
根據這一規定,在縣市場監督管理局作出行政處罰后,市司法局提出,餐飲店售賣“刀拍黃瓜”屬情節輕微且沒有造成危害后果的違法行為,可以不予處罰或者免于處罰,5萬元的罰款涉嫌過罰不當。最終案件以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撤銷原行政處罰決定,責令餐飲店改正了結。
這是司法部發布的第一批行政執法監督典型案例,共有8個案例。
通報中提到,希望能夠通過“聚焦群眾身邊事、平常事,突出涉企執法監督”,指導地方各級行政執法監督機關和監督機構依法開展監督工作。
作為行政法領域的專家,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長趙鵬向南方周末記者解釋,一直以來,對政府部門行政執法的監督主要包括兩大體系,其一是受影響個體提出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其二則是在政府內部,上級行政機關對下級行政機關行政執法工作的層級監督,但因機構改革,內部監督曾有一段時間定位不夠明晰。直到2024年上半年,內部層級監督體系得以重新建立起來,全國首批行政執法監督典型案例也在這一背景下出現。
身邊事、平常事
南方周末記者注意到,包括“刀拍黃瓜”案在內,此次通報的案例大都與民生問題密不可分,涉及商販占道經營、企業擅自開采河砂、銷售推銷返利投資項目等行政執法人員經常處理的情況。
但在處理這類常規問題時,各地行政執法單位卻先后出現了行政處罰程序違法、執法不文明等問題。
其中,廣西某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城監大隊協管員蔣某,因在與商販溝通挪車過程中情緒失控,與對方發生沖突,而被停職。江西某縣金融辦則在調查一公司銷售人員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件時,未經核查與告知,直接將銷售人員個人行為認定為公司行為,并在縣政府網站上發布了對該公司的風險提示函,造成后者名譽受損。
除此之外,此次公布的8起案例中,還有2起涉及近年來關注度頗高的重復檢查問題。
據案例中的一家天然氣運輸公司反映,2021年,該公司共迎接檢查326次,接待檢查人員5344人次;2022年迎接檢查156次,接待檢查人員1465人次。檢查主體涉及發展改革、安全生產、能源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吳依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