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年喜:峽河邊的橡子樹 | 峽河西流去
那是一個陽光暴烈的上午,七八個人抬著巨大的木頭,百足蟲一樣往前爬行,橡子樹被處理過了,去了皮和多余的部分,但還是很粗壯。他們汗流如雨,嘴里喊著號子。在一個弓形拐彎處,木頭太長了,而彎太急,路太窄,有些人腳下不得不懸空,首尾不能相顧,就不再是每個人都能均勻出上力氣。千斤的壓力突然落在了少數人的肩上,我看見木頭下的人渾身顫抖,但不能退卻,旁邊的人把號子喊得更響,為他們加力。彎終于一寸寸過去了,歇息的時間,他們齊齊躺在地上,仿佛泥土可以找回他們耗盡的力氣。我一生里有無數次熱淚盈眶,那是最初的一次。由此,我懂得了一些什么,對于所有的事,人間生活,那些悲喜離合,那些生死榮辱,不再大驚小怪。
責任編輯:邢人儼
初冬時節的橡子樹林。視覺中國|圖
一
如果給峽河一水兩山的樹木們排個座次,最兵強馬壯的無疑是橡子樹,而后才是青岡、白松、黃櫨和野板栗,叫不清名字的雜木數目當然也多,但大多無用,也不成氣候。這個座次且遠且長,記憶里,似乎幾十上百年沒有被打破過。
橡子樹材質硬實,是建房和燒柴的首選,也被用來做鋤柄锨把,因此被砍伐的頻率也最高,但這并不影響它們山林老大的地位。橡子到了秋天,雨一樣落下來,第二年春天,小樹苗筍一樣冒出來,循環往復,風催枯榮。橡子樹的生命力也強大,它生長速度迅猛,又絕少枝丫橫生,爭先恐后往天空上伸展,一棵棵樹且高且直且壯,竹林一樣。因為林密,樹下少有雜木雜草,林子總是又透又亮,光線穿過叢林,撕出條狀,美好極了。一年一年,樹葉落下來,下面還沒有完全腐爛,上面又添一層,踩上去像毯子一樣,成為小動物和蟲子們的樂園。腐爛的樹葉為菌類提供了絕好的養料,紅蘑、雞油、牛肝、鹿茸,夏秋時節,只要愿意上山撿菌子,絕不會空手而回。
我一直有一個疑惑,為什么橡子樹生長得快,還擁有了堅硬的質地,按照樹木生長邏輯,不是生長得緩慢才質密材硬嗎?萬物自有自己的密碼,對于樹木的秘密,可能人類知道的只是皮毛。據說,橡子樹是做葡萄酒桶的好材料,用它儲存的酒且芳且香,經久益醇,這也是人們對樹木難以窮盡的秘密之一吧。早些年在峽河,橡子樹被大量用來燒木炭,橡子樹產出的木炭出品率高,耐燒,能敲打出金屬的聲響。孩子們最愛在炭火里煨土豆,那燒透的土豆且軟且糯,有一種特殊的味道。特殊在哪里,只有舌尖知道,所有語言無能為力,而別的炭火,煨出的味道就差了一個層次。
我讀高中是在一個山區中學,離家九十多里路。那時候,還沒有班車,因為沒有修通公路,來來回回都是步行,翻三座山,蹚五道河,從早到晚要走一天。那些年,春夏之交,我常常在沿途中看到一個景象:滿山翠綠的枝頭上,一片又一片白花花的蟲子燦若繁花,它們不是蟲子,是柞蠶。柞蠶體大,食量也大,它們要在極短的時間里,積蓄足夠的能量,然后產出繭來。柞蠶很快啃食盡了一面山坡的橡子樹葉,被人移到另一面山上,也真是奇跡,待那一面山坡的葉子啃食盡,這一面山上又長出新葉來,依舊濃綠稠密得風雨都化不開。就這樣,蠶們東山啃食到西山,兩個輪回結束,就開始做繭了。待到深秋葉黃時,被蠶食過兩遍的橡子樹,依舊一片葉子不少,黃燦燦如滿山黃金。
二
橡子唯一的用途是用來做涼粉,橡子涼粉的品質和口感沒有任何一種涼粉敢比,饑荒年月,它幾乎成為家家碗里一季常食,一方面糧食有限,另一方面橡子太豐富了,一晌午,能揀回一大筐。我一直記得制作涼粉的過程。
首先把揀拾回來的橡子放在透風陰涼的地方晾起來,一般是攤在堂屋的地上,那里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