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分追求“出片”的旅行,真的有意義嗎?
旅行的照片不該是范式化的,它不是一份有著標準答案的考卷,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所見所感,做出當下自然流露的動作和表情,留下與這處風景的獨家記憶。
責任編輯:溫翠玲
我坐在一塊巨大的礁石上,眼前是一片深邃蒼茫的海水和盤旋在上方成群的海鷗。這是我在這座濱海之城度假的最后一個下午,我選擇再次回到剛來第一天見到的這片海,不為別的,就為再聽一聽海浪聲,在海風中發發呆也好。
盡收眼底的除了海天一色的美景,還有同我一樣散落在各處的游客。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擺出精心設計好的姿勢,露出陽光燦爛的笑容,期待著對面舉著相機或手機的同伴能捕捉到滿意的瞬間。
突然間,身旁傳來一句高亢且濃烈的埋怨聲,刺破了原本恬靜祥和的氛圍。
“你怎么這么笨??!拍了三遍了都還是不對,你看看你拍的有一丁點構圖感嗎?”
我循聲看去,原來就在離我身旁不到兩米的距離,站著一對情侶,女生剛接過男友的手機,正在審閱著男友的拍攝成果,顯而易見,拍出的照片依舊沒能令她滿意。
而對著同一個場景和角度已經拍了三次的男友,此刻也喪失了耐心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吳依蘭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