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有學上”到“上好學”,一千個日出下的鄉村美育實踐
在公益力量的支持下,鄉村美育正在被一點點激活。鄉村并不缺少美育的土壤,恰恰相反,鄉村的自然、人文環境蘊藏著無窮的藝術靈感。真正需要的,是支持與引導,讓孩子們在藝術創作中釋放潛力。
文 / 吳軼凡
編輯 / 劉十一
當第一縷晨光穿透夜幕,它不僅預示著新的一天的開始,也象征著無限可能和希望。每年的11月20日,我們共同慶?!笆澜鐑和铡?,也在這一天,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兒童的權利和福祉上。今天,晨光公益發布了一條名為《日出》的短片,以一種溫暖而富有深意的方式,守護孩子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視頻從一個鄉村小男孩的視角展開,他受到“方形日出”的啟發,不顧質疑堅定內心,發揮了自己獨特的創造力。它不僅是一個孩子對日出的新奇詮釋,更展現了孩子們在面對“第一縷陽光”時的純真和勇氣。
《日出》短片。
保護孩子心中的第一縷光芒,無論這光芒在旁人看來有多么“不同”——每一份靈感和對“美”的獨特感受,都將成為他們生命里重要的財富。
發布《日出》視頻的同時,晨光公益還同步啟動了名為《一千個日出》的鄉村兒童繪畫展。展覽中呈現了來自鄉村學校孩子們的百余幅“日出印象”,他們用質樸的筆觸勾勒出眼中的日出和心中的日出,透出當下鄉村少年們懵懂的藝術表達,對生活的觀察和對世界的理解。
事實上,美育一直是鄉村教育中容易被忽視的部分。通過這些畫作與真實的故事,越來越多立足鄉村的美育實踐,正試圖傳遞這樣的信念:美育應該成為每個孩子成長的一部分,值得被守護與關注。
《一千個日出》畫展展出作品。
鄉村美育,是選修還是必修
美育的概念,最早在十八世紀由德國詩人席勒在著作《美育書簡》中提出,強調要保護和發展人的感性,使人能重新獲得感性和理性的協調平衡,重建和諧完整的人格。20世紀,王國維、蔡元培等教育家將美育概念引入國內后,美育被進一步理解為“情感教育”。
或許因為看起來并不太“經世致用”,美育很容易成為教育體系中被忽視的一環,尤其是在經濟欠發達、資源相對不足的鄉村地區,專業的美育教師稀缺,許多學校無法提供系統化的美育課程;用于美育的資金和教學材料也往往不足,限制了相關美育活動的有效開展。此外,美育在家長和社區中的認知度較低,很多人還沒意識到美育的重要性,認為它不是教育中的“剛需”。
學生們在涂鴉創作。
而自2010年國務院頒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以來,中國對教育改革的重視不斷加深。2020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進一步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強調了美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到了2023年,教育部進一步發布了《教育部關于全面實施學校美育浸潤行動的通知》,明確提出了將美育工作的目標定位為“浸潤”,即把美育自然融入到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中。
在這些新政策的推動下,近年來,美育領域的公益項目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由于“國民文具”的企業屬性,晨光很早便進入了鄉村教育的公益領域,并通過與不同公益機構的合作,開展了多元的公益項目。并在2020年,正式成立上海晨光公益基金會,發起了自己的鄉村美育計劃“美時美課”,不僅提供創意教室、美術包等硬件幫扶,也致力于改善鄉村美育的“軟件”,讓美育走進更多孩子的生活。上海晨光公益基金會秘書長兼晨光文具首席可持續發展官陳姿丹表示,每個孩子,無論身處何地,都應該享有接受美育的權利。通過整合社會公益資源,晨光公益不僅為鄉村孩子們提供了美育機會,也為激發孩子們的創造力貢獻著創意和專業賦能。
參與晨光“美時美課”鄉村美育計劃的學生們。
扎根鄉村的美育實踐
在湖南岳陽的栗山小學,彭老師感受到學生們對美術的興趣日漸濃郁。
準確地說,在這所擁有200多名學生,18名老師的學校里,彭老師的“主職”是數學老師,同時,和諸多村小老師一樣,她也兼任著美術老師。她并無美術專業背景,以往上美術課,通常只能照著教材按部就班,而課后的美術興趣社團,往往都是依靠網上找來的教學視頻開展。
繪畫工具和美術課件的匱乏,讓栗山小學的美術課有些“捉襟見肘”。但彭老師發現,孩子們很喜歡畫畫,“每次選興趣社團,美術都是爆滿的”。
這個學期,彭老師在一個與學校合作的公益組織平臺上,意外地發現了晨光公益的鄉村美育項目。她當即提出了申請,根據學校美術社團50人的數量,申請了50份美術包——很快,這些美術包就被寄了過來,和美術包一起提供給彭老師的,是一份詳實、專業,且創意十足的美術教案。這是晨光公益通過晨光內部設計師團隊和多個社會公益組織共同發起教案征集大賽收集整理而來的,它通過藝術與游戲的結合,開啟孩子們的想象力,在創意內容指引下賦予孩子們動手、動腦、探索、創造的綜合能力。這份教案大大拓展了老師的教學思路,也使美育活動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彭老師回憶,當栗山小學的學生們第一次拿到嶄新的繪畫工具時,教室里一片歡呼?!斑€記得第一次上完晨光美術教案里的彩泥課,有個孩子說,今天比六一兒童節都快樂?!迸砝蠋熣f,這不僅是物質上的支持,更是對孩子們藝術夢想的啟蒙。
栗山小學孩子們的彩泥課作品展示。
這是晨光公益鄉村美育項目的一個試點,也是全國范圍內方興未艾的鄉村美育公益實踐的冰山一角。
在貴州省盤州市金秋社區的兒童服務站,社工何娟娟同樣見證了一場關乎“身心美”的改變。她提到,很多孩子都是第一次見到彩泥,從“不會玩”到熟練地創作和自我表達,這些手工小課堂為孩子們提供了動手、表達和交流的機會,讓他們可以在一個充滿自由和支持的環境中發揮自己的創意。不僅如此,晨光公益還通過線上教師培訓、教案開發共享等形式,為一線教師和社工們提供了教學指導和資源支持,使美育變得更加系統化。
在晨光公益支持下,貴州省盤州市義工聯合會舉辦的教師節主題彩泥兒童活動。
晨光公益基金會副秘書長、晨光公益鄉村美育項目的負責人林益仲指出,除了物資支持和課程賦能外,晨光公益也特別重視美育課程的延展和活動創新。例如,2023年晨光公益發起了鄉村兒童繪畫大賽,吸引了全國范圍內超過500所鄉村小學參與,共收到了12萬張參賽作品,體現了鄉村孩子們對于美育的強烈需求和參與熱情。這一大賽不僅是展示孩子們創意和才華的平臺,更是讓社會看到鄉村孩子的美育潛力和夢想的窗口。
事實上,晨光公益正在與社會多方合作,嘗試構建一個跨越學校、家庭和社區的美育網絡,使美育不僅停留在課堂中,更能延伸到日常生活中。依托美育,何娟娟所在的服務站組織了豐富多樣的活動,如“國慶嘉年華”彩泥繪畫、彩泥夢工廠等。孩子們通過手工制作和繪畫,提升了創造力和團隊合作意識,也在藝術中找到了歸屬感和快樂?!坝辛顺抗夤娴闹С?,我們在社區舉辦美育活動更加有底氣,孩子們也因此有了更多接觸藝術的機會?!?/p>
截至2024年10月,晨光公益鄉村美育計劃已覆蓋全國1076所鄉村小學,累計100萬人次受益。陳姿丹表示:“我們希望每一個鄉村孩子都能在不同的場景中接觸美的教育,找到自己的興趣與方向?!?/p>
美育,一把激發孩子創造力的鑰匙
鄉村雖是教育的神經末梢,卻因其自然、人文的風光,為美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通過這把“鑰匙”,往往能開啟孩子們想象和創造的大門。
在金秋社區兒童服務站,何娟娟見證了孩子們的成長和變化。這個服務站主要面向當地的留守、流動和困境兒童,提供課業輔導和心理關懷。何娟娟特別提到兩個孩子,一個性格內向的十歲小男孩小吳,原本語言表達比較困難,不愛與人交流,在一次次參加彩泥手工課程中,小吳漸漸融入集體互動和手工活動,開始與他人交流。何娟娟覺得,他的變化不僅在于手工技能的提升,更體現在交流和自信心上。
還有一個特殊學校的學生小何,小何的父親常年在外打工,他與祖母相依為命。因為身體原因,小何很難和同齡孩子們一起玩耍。何娟娟是在社區走訪中發現的小何,便邀請他來參加服務站舉辦的美育課,起初,他對美育課程一無所知,但在使用彩泥和油畫棒自由發揮中,他逐漸適應甚至喜歡上了課堂的環境?!坝幸淮位顒?,他們祖孫倆提前一個小時就來了,一直在門口等?!边@樣的故事讓她深感美育為鄉村孩子們帶來的改變。
孩子們參加“彩泥奇趣夢工廠”主題活動。
無論社區還是學校,美育搭建的場景,正在為越來越多的孩子提供交流協作、參與公共生活的平臺。
同樣的改變也發生在彭老師的課堂上?!坝幸淮胃赣H節,我讓同學們畫自己的父親。有個孩子無論如何都不肯畫,我問他,他說自己不喜歡爸爸。最后,孩子畫了一張大頭像,里面的父親板著臉?!迸砝蠋熣f,她知道這位父親平時不茍言笑,對孩子也不太關心,為此,她專門拿著畫,和這位父親長談了一次,“后來他們父子間的關系,真的好了一點”。
通過美育,孩子們得以展示自己的想法,也搭建起了與外界溝通的橋梁。彭老師會盡量讓孩子們把自己的畫作帶回家,和父母長輩分享。她覺得,這在很大程度上讓這些家庭的親子關系變得更加融洽,也給孩子營造了更健康的成長環境。
每個學期,栗山小學都會組織畫展,把孩子們的優秀作品掛在校門外,前來接送的家長也都喜歡在這里駐足欣賞。很多家長也因此認識到,美育并非一件可有可無的事。何娟娟也說,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會主動支持孩子參加美育活動。
栗山小學六一兒童畫展。
在公益力量的支持下,鄉村美育正在被一點點激活。鄉村并不缺少美育的土壤,恰恰相反,鄉村的自然、人文環境蘊藏著無窮的藝術靈感。真正需要的,是支持與引導,讓孩子們在藝術創作中釋放潛力?!巴ㄟ^鄉村繪畫大賽,我們能清楚地看到,鄉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繪畫風格和方式的細微差別?!绷忠嬷僬f,“城市的孩子技法更成熟,鄉村兒童的畫則往往有著質樸的鄉村生活氣息和情緒表達——通過這些畫,你仿佛能見到他們的生活?!?/p>
一千個孩子的《日出》
鄉村兒童的美育潛力,是一方巨大的寶藏。而對鄉村孩子的美育啟蒙與普惠,是一件“做不完”的工作。
展望鄉村美育的未來,晨光公益希望進一步擴大鄉村美育計劃的覆蓋范圍,讓更多鄉村孩子接觸到優質的美育資源。陳姿丹表示:“美育不僅是技能的培養,更是心靈的滋養。我們希望每一個鄉村孩子都能在藝術的光照下,找到自我表達的途徑和夢想的方向?!蔽磥?,晨光公益將繼續探索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模式,進一步推動鄉村兒童美育領域的行業生態建設。
而無論是《日出》短片,還是《一千個日出》畫展,都承載著巨大的憧憬——這是當代中國鄉村美育探索的一次小小實踐,也是對未來的鼓舞與激勵?!叭粘觥毕笳髦M蛪粝??!拔覀兿Mㄟ^這樣的展示,讓更多人看到這些孩子的潛力與希望?!绷忠嬷僬f。通過畫展,晨光公益也希望引發公眾和企業對鄉村美育的關注,并吸引更多社會力量的參與,共同推動鄉村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而在這場實踐的第一線,彭老師和何娟娟都期待未來能有更多的社會支持。她們希望更多孩子能在藝術的熏陶下成長,學會表達和發現自我?!懊烙呛⒆觽冏呦蛲饷媸澜绲臉蛄?,我們希望有更多的資源和關注,讓每個孩子都能在藝術中找到屬于自己的陽光?!焙尉昃暾f。
栗山小學學生們使用晨光公益提供的美術包制作母親節賀卡。
未來,晨光公益將繼續聚焦美育教育、鄉村教育和社區關懷三大領域,重點開展美時美課鄉村美育計劃、金種子計劃、晨星的孩子等項目。通過多元化的公益行動,凝聚社會資源和力量,為社會帶來更多正向影響——那些陪伴無數中國人從小到大的鉛筆橡皮和各種文具,正在用另一種溫暖的力量,悄悄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改變著世界未來的模樣。
事實上,2024年世界兒童日的主題,恰恰是呼吁成年人“傾聽未來”。 通過傾聽兒童的心聲,實現他們自我表達的權利,了解他們對美好世界的構想,并將他們的期望納入人類今天的行動之中。
這似乎與美育的意義一脈相承——“美”是每個孩子的天賦,值得守護。
而對于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請珍視孩子們生命中的第一縷陽光。
(文中圖片、視頻均由晨光公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