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非凡|李少紅:講好生活的故事

在充滿不確定性的人生中,你我總會有一些時刻,憧憬著能夠打敗生活的曲折坎坷,創造非凡。

見非凡品牌計劃,希望與眾多領域的“非凡大師”們相遇,從一張張面孔、一個個故事里,看見非凡,聽見非凡,遇見非凡。本次,南方周末對話李少紅,從她不斷拓寬的視角和始終年輕的探索欲中,閱讀一位文藝創作者的內心。

責任編輯:楊靜茹 阮白卿

如果說影史上曾存在一個黃金年代,那大概是在1994-1995年。全球文化爆發出蓬勃的生命力,后來被人們奉為經典的《阿甘正傳》《低俗小說》《肖申克的救贖》于同一年競逐奧斯卡最佳影片。中國的第五代導演同樣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張藝謀、姜文、陳凱歌……這些此后影響了中國電影30年的名字于1990年代走到國際影壇的聚光燈下。

在這些名字當中,李少紅顯得尤為突出。在一眾以男性為主導的敘事作品中,她電影、電視劇里的東方美學和女性視角自成一派,形成一種獨特的表達。從類型片起步,到獨樹一幟的個人風格,在詩意的臺詞和唯美的視覺背后,是李少紅始終如一的探索精神和開放態度。

細節控

導演李少紅是細節控。

2023年,拍攝電視劇《圍獵》中的一場父子爭吵的戲時,她想要一截室外樓梯。美術組一直沒能滿足,她急得不行。為此,他們在泉州、廈門、漳州找了47處樓梯,終于找到最合適的一處,但配套那間屋子的主人不在,樓梯拍攝依舊沒著落。

臨近殺青的時候,美術組試圖勸說她將就一下。“他說,咱們拍了兩個多月了,每十天去敲一次門,人家就不在當地,導演你就不能妥協嗎?我說我明白,要不然你今天再去敲一下門?”李少紅講起這段經歷,她就是不想將就,因為“真實的表現力是最強的”。

這是剛入行時導演謝鐵驪留給她的影響。1982年,李少紅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分配到北京電影制片廠工作。第二年,她以副導演的身份參與謝鐵驪導演的電影《包氏父子》的拍攝。電影里需要一罐斯丹康頭油,準備道具時,李少紅想找一個類似的罐子,貼上標簽,裝上其他頭油交差。

“謝鐵驪說不行。他讓我到上海去,必須找30年代的斯丹康,我就為了一罐頭油在上海跑了整整一個多星期,翻遍了所有的日化工廠倉庫,最后真被我翻來了?!崩钌偌t說,“這就是創作?!?/span>

2023年11月,《圍獵》的拍攝關機前三天,美術組終于敲開了那間屋子的門,獲得屋主授權,完成拍攝。后來每次看到這一段,李少紅都特別感慨:“這種細節是經得住時間(考驗)的,過了10年20年,再回頭去看你拍的東西,每一個細節都在閃閃發光,它永遠不會褪色?!?/span>

這些準確的細節來自開拍前充分的準備,緝毒題材電視劇《圍獵》籌備了兩年,李少紅跟著緝毒警察翻檔案、實地走訪,與他們一起生活;《媽閣是座城》的原著小說很扎實,但她還是花了一年時間在澳門,采訪所有與小說有關的人物,跟他們打交道、做朋友;《大明宮詞》劇作背靠大量史料,她就讀《資治通鑒》……

“有時候其實我也特別想(拍得)快,每次給自己做的計劃都是特別快的。但自己老過不去,覺得劇本還是不行,或者哪里不行,得再找點東西來說服我自己?!彼欧钜粋€創作原則,那就是不能欺騙自己。

1995年,她的電影長片《紅粉》入圍柏林國際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放映時,她就在影院外頭站著,看一棵樹,一直看到散場?!捌鋵嵨夷X袋里全是電影的畫面,但是我就不敢正視它,因為在你看來好像老是千瘡百孔,就老會覺得哪都不好?!?/span>

也是在那一年,《紅粉》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的銀熊獎-杰出成就獎。在《紅粉》中,李少紅最重要的創作意識顯現,即關心個體感受和性別身份,重回“我”的視角。

“我”的視角

讀書時,李少紅與陳凱歌、張藝謀、田壯壯等人同班。當時班里每個人都有一個用電影名字起的外號,同學們給李少紅的外號是“女人比男人更兇殘”——那是一部1967年的英國犯罪片。

后來李少紅的作品的確印證了這個外號,以驚悚、犯罪為題材的電影《銀蛇謀殺案》(1988)讓李少紅在影壇嶄露頭角。電影放映結束后,李少紅走上前與觀眾見面,臺下一片嘩然,誰都沒想到是一位女性拍出了這么“兇殘”的片子。

李少紅的起步與她后來的風格大相徑庭,轉折點是那部斬獲大獎的《紅粉》。蘇童的原作小說尚未出版時,李少紅就看到了樣稿,并產生了將它搬上銀幕的想法。然而最終影片的敘事手法卻與蘇童截然不同。相比于小說筆觸的克制、疏離,李少紅的改編中充滿了強烈的情感代入。

《紅粉》籌備了兩三年,劇本改了七八版,李少紅還是覺得不對勁。故事一直圍繞著新中國成立初期如何改造青樓女子展開,這是一種宏大的視角??衫钌偌t更感興趣的,卻是大時代中個體女性的生活與選擇。在反復的修改中,她不自覺地開始思考,最大的創作源泉其實是個人對藝術和生活的理解,也即“讓我的創作視角回歸到我個人”。相比于大的時代,一個角色的悲喜的確是小事,但李少紅想要人們看到的,正是這些“個體”,以及站在角色背后敘事的自己。

“看見自己的意義就在于,你會想自己要什么,什么是你生活的目的,什么是你的價值,而不是別人給你規定的價值?!?/span>

此后的每一部作品,李少紅都嘗試著從中去尋找“我”的位置:《雷雨》(1996)《大明宮詞》(2000)都以女性視角重新對經典進行解讀,《橘子紅了》(2002)貫穿著對婚姻、愛情、自由的探討。在她公開的近作里,2020年的《世間有她》和《云重傳》,前者討論了對自我價值的認知,后者則更為直白地指向了封建禮教之下的男尊女卑及對其的破除。

無論是生命經驗,還是創作意識,李少紅一直認為,創作者必須要看見具體的人,并保留自己的主觀視角——“我”的視角。對創作者而言,生活是第一重要的創作來源?!叭绻銓ι顩]有感覺,不去經歷它,你就不知道要表達什么,”李少紅說,“眼睛盡量往下看,不要往上看?!?/span>

而一切的作品,最先要過的仍然是“我”這一關。李少紅常對自己說一句話,“首先要感動你自己,才能感動觀眾”,這是她堅守的創作原則,也是她審視、判斷作品的方式。真實地面對“我”、剖析“我”、表達“我”,這是李少紅作品每每能夠直擊人心的原因,也是她為文藝界帶來的新切口。

一個人的命運

對于塑造的每一個人物,李少紅都努力為其構建盡可能細致的命運邏輯,因為觀眾所見的好、壞、善、惡或者復雜面向,皆是“命運驅使”。她如此相信命運的重要性,以至于在自己的一生中都保持著對時代的敏感,并做出順應時局的選擇。她像一棵深深扎根在這片土壤上的樹,每一圈年輪都誠實地記錄著此地的變化。

時間回到李少紅入行之初,《銀蛇謀殺案》并不是她最想做的那種電影類型。當時的北影把學生當作藝術家培養,學的是作者電影,老師對類型片講得也不多。第一次接到《銀蛇謀殺案》的劇本,李少紅直接懵了,“我都不知道怎么拍?!?/span>

她只能拼命補課,看了無數類型片,試圖從中尋找規律,后來她創作時大量查閱資料的習慣此時已初見端倪。但當時她的確感到失落,相比于“藝術家”的學習方向,拍類型片多少讓她“英雄無用武之地”,甚至覺得不幸。還是田壯壯寬慰她:“你拍了這個片子,至少拿到了一張導演行業的入場券,將來再拍自己想要的東西,廠里也會支持你?!?/span>

正如田壯壯所言,《銀蛇謀殺案》是當年北影廠最賺錢的電影,李少紅也因此得到了支持,得以拍攝《血色清晨》(1992)。而她對類型片的看法也在這一過程中轉變:“我清晰地認識到,人物很重要。對角色有了理解,認同他的經歷,才會認同他的行為。我希望把電影里每個人物的故事講得非常生動,讓人們記住?!?/span>

1993年,隨著改革的深入,電影行業也由計劃經濟體制轉向市場化,導演需要自己拉項目、找資金,“我都不知道到哪去找錢,上學的時候怎么沒有教過我們。真的是站在北影廠的門口,車水馬龍面前,不知道錢在什么地方?!倍鴮τ谠谒囆g電影熏陶下成長起來的一代來說,商業化和電視劇的到來多少令人不適、排斥,有不少同學把拍攝商業作品稱為“墮落”。

李少紅不把自己架在高處,她是那一代導演中第一個開始拍電視劇的,《雷雨》《大明宮詞》,一部接著一部。李少紅的電視劇從不放棄藝術性,“我按照藝術電影去拍電視劇,我在劇里加人文的東西——人的命運,人的故事,人的情感。藝術性強了,其實商業性也強了?!边@令李少紅導演的電視劇有著獨樹一幟的色彩,帶著審慎、典雅之美,開創了屬于她自己的風格。

從類型片到電視劇,看似離當初的“藝術家”越來越遠,卻離“我”越來越近了?!懊總€人都是這樣,一生不停地站在選擇的十字路口,要把握好每一次的選擇?!?/span>

時代不僅影響著敘事視角的變化,也推動著技術飛速更迭,這些都給創作者帶來了更多的嘗試空間。李少紅是最早使用電腦的導演之一,1992年她就用電腦寫《四十不惑》的劇本,還跟北影廠的剪輯師講,要趕快學電腦。到了《大明宮詞》,李少紅又花小半年使用新技術調光,以達到她想要的畫面。

回過頭看,《銀蛇謀殺案》和《圍獵》構成了李少紅導演生涯迄今為止的一頭一尾,它們既在題材上形成呼應,又在技術上形成對照。

36年前,因為沒有特效技術,《銀蛇謀殺案》所有畫面必須實拍,每次一到拍攝蛇的畫面就卡殼?!盁粢淮蜷_特別熱,它就蔫了,只愿意在水泥地上趴著,因為地是涼的。愁死我了,所有人圍著一條小蛇沒辦法,只好把它放在水泥地上,緩過來了再繼續拍攝,可是鎢絲燈一打開,又特別熱,它就又蔫了?!崩钌偌t現在還記得那條蛇蔫了的樣子,像一根筷子一樣,筆直地耷拉在那里,一動不動。

到了2023年拍攝《圍獵》,李少紅已經能借助虛擬拍攝,把不同場景分頭拍攝再做合成,以此克服拍攝地的潮汐等自然因素帶來的局限?!昂芏嘣瓉黼y以實現的東西逐漸變成了現實,可以打開想象的空間?!?/span>

1990年代從膠片轉向數碼,到如今的AI技術、虛擬拍攝,她都樂于嘗試。隨著影像技術的發展,手機電影逐漸走向大眾,在第五屆華為影像·金雞手機電影計劃中,李少紅擔任了評委,這也是她連續三屆擔任本獎項的評委會主席,希望借這一平臺發掘出手機電影創作的新銳力量。也正是在對新事物的探索中,在超前的想象中,創作者才能守正出新,不斷達到非凡之境。

有時候,事物更新超出了她的認知,“我都已經快沒辦法跟他們(年輕人)聊天了,很多時候他們說的話,有一半我都沒理解是什么意思?!彼ζ饋?,“但是我也不管,我臉皮比較厚,就會去問說我沒懂,你再說一遍?!币呀洺蔀榇髱煹睦钌偌t一直保持著與年輕人接軌,她跟他們交流、討論,更多是發掘、扶持。2011年,李少紅當選中國導演協會會長。五年后,她發起“青蔥計劃”,幫助青年導演完成導演首作,迄今堅持了將近十年??吹奖姸嗄贻p創作者的表達,李少紅感到一種成就感,她是“實實在在地為這個行業做一點事”。

觀眾在銀幕上看到悲歡離合,看到劃時代的故事,但很少能想象到幕后有人在一罐頭油上的“固執”。而那種每個細節都必須扎實、每部作品都需要有成長的堅持,才使創作者的鏡頭語言深刻地打動了觀眾,與人們產生精神上的共鳴。

用“自我”的表達去碰撞“大眾”的思考,還能夠幾十年來持續直擊人們的內心,這對文藝工作者來說是非凡的追求;摒棄了“藝術家”的矜持,把商業與藝術捏合在一起開創自己的風格,這對創作者來說是非凡的境界;始終跟隨時代,嘗試新的創作手法,則是大多數“功成名就者”難以企及的非凡突破。敢于非凡,方見非凡。一路走來,李少紅也在不斷成長,她一直在尋找自我,在探索技術,在嘗試與每個年代的觀眾對話。

在華為見非凡品牌計劃系列訪談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創作者的精神追求和她的自我迭代,而這種守正出新的意識同樣推動著一個企業不斷突破邊界,永葆活力,用開拓性的技術和產品領跑在行業前沿。正如李少紅所說:“創作會讓你永遠年輕?!比A為將與來自多個領域的非凡大師碰撞出人生的智慧光點,通過這些非凡大師的真實人生,看見非凡,聽見非凡,遇見非凡。當創作者始終與時代一起成長,她所講述的,便是能夠跨越時代的故事。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