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才”的改編,大仲馬看了都要氣活過來
責任編輯:陳玲玲
名著之所以能流傳百年,不僅僅是因為作者講故事的高超技巧,更因為它的故事內核,與人最質樸原始的追求強烈呼應。
誕生于19世紀的《基督山伯爵》是個復仇的故事。年輕英俊、出身底層的船長艾德蒙受盡冤屈,成為正義的化身,讓陷害他的人終得惡報。對無正義的社會制度的不滿、對被侮辱與損害的底層人生活的同情、對自身力量成長的期盼,以及對智慧、公義與平等的渴望,是它的精神內核。
但今年這部法國電影版,卻是個端水大師,一邊端著大仲馬流傳兩百年的大IP,一邊端著寬恕與覺醒的口號,把這個故事,改得既無力量之美,也無文明的覺醒。
仿佛是一個拙劣的注腳,標記著近幾年這類強上價值的創作者,空守口號,漠視人性。
年輕水手艾德蒙在一次海難中救了一位落海姑娘,得罪了剛愎陰險的船長,但也因禍得福,被船主賞識,讓他頂替成為新船長。于是,勞工階層一躍而上,也可以迎娶自己心愛的姑娘——有爵士頭銜家族的小姐。
但在婚禮當天,他被潛伏在身邊的情敵和壞船長聯合構陷,以政治犯的名義被投入監獄。他的父親以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趙立宇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