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三個月寫一篇稿子的記者,是好選擇嗎?| 記者手記

向語言的盡頭跋涉。

責任編輯:吳筱羽

2013年6月4日,寧夏六盤山高級中學高三班教室。(視覺中國/圖)

2013年6月4日,寧夏六盤山高級中學高三班教室。(視覺中國/圖)

《讀者》是我母親最喜歡的雜志。她和她的女同事們,人生所有的勞動時間,都消耗在銀行防彈玻璃后的一個個格子間里。我們的城市緊靠瀾滄江,每天早上6點,城市里的雜志愛好者們,脫下褲子,深吸一口氣,在廁所里畢恭畢敬地翻閱《讀者》,拉繩水箱就懸在頭頂,有時,瀾滄江的水會滴落下來,那是雜志愛好者最為焦慮的時刻。

我沒有從母親那里繼承對銀行工作的向往,只繼承了在拉繩水箱下對《讀者》的向往。

有一天,我在《讀者》的角落里注意到一個讓人心潮澎湃的故事,說一位知名鋼琴作曲家,在26歲的時候才開始學習鋼琴。那時我在練習小提琴和鋼琴,迫于經濟壓力,我很長一段時間用的是聲音像鋸木頭一樣的練習提琴,至于鋼琴,最早的幾個月,我就假裝音樂課本背面的黑白按鍵是真實存在的雅馬哈。但這些怎么會讓人享受音樂呢?在某次表演中,臺下的人都在嘲笑我。表演結束,我的一位好朋友跑到我跟前說,蘇有鵬,你確實不太適合音樂。

《讀者》上的故事為我帶來了光明,原來,26歲學習鋼琴也可以成為一位杰出的作曲家。于是,14歲,在廁所里的我,第一次為自己的人生做了一個選擇,小提琴也好,鋼琴也好,統統不學了,26歲再學也不晚。更重要的是,之后面臨任何選擇,都可以勇敢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吳依蘭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