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化先生與《學術集林》

這部書和它的作者一樣命運多蹇。古往今來凡有獨立思想不肯曲學阿世的人率多不幸。這類記載,史不絕書。卞和懷璧,形殘身辱。伯牙傷逝,人琴俱亡。這實在使人讀后不禁掩卷浩嘆,感到悲哀。

責任編輯:劉小磊

除了自己的寫作,晚年的元化先生還在三項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精力:一是組織《古文字詁林》的纂錄,二是推動《王國維全集》的整理,三是主編了《學術集林》文叢與叢書。其中耗神費心最多的,還是《學術集林》。

在《新啟蒙》??娜舾赡旰?,辦一個學術叢刊,成為先生久縈于懷的心愿。而上海遠東出版社的楊泰俊社長在扭虧為盈后,也愿斥資出版高品位的圖書以振聲名。1994年夏天,《學術集林》第一卷出版,先生在編后記中告白:

刊印這樣一本文叢是編者多年未能實現的愿望,現在由于得到上海遠東出版社的支持,終于和讀者見面了。讀者讀了這一卷,就可以知道《學術集林》大概是頗不合時尚的讀物。我們不想遵循目前流傳起來的說法,把學術和思想截然分開?!秾W術集林》發表的文字,希望多一些有思想的學術和有學術的思想。倘不是在非常時期,知識分子畢竟應在知識領域中發揮作用,而不應拋棄自己的本來職責。記得少年時讀到魯迅在抗戰前夕所寫的一篇文章,他說他所能做的仍是運用手中的那支筆,這筆是五分錢買來的,名字叫做“金不換”。這句話很能代表編者今天的心情。我們只是想做一些我們認為有意義而別人沒有做的事。

四個月后,先生又為第二卷寫編后記,更論及:

文叢卷一披載了一些考據文字。關于這方面的問題,編者曾在即將出版的論學集中,寫下了這樣一段話,現摘錄如下:“過去我所深信的所謂邏輯和歷史的一致性的說法,其實只是理性主義的過分自信。在歷史的進程中,雖然也可以發現某些規律性,但歷史和邏輯畢竟不是同一的。邏輯推理不能代替對歷史的實際考察。清人錢大昕說訓詁考據乃 ‘義理所由出’,即闡明此義??墒情L期以來,只有觀點才被認為是最重要的,訓詁考據則多遭蔑視。……不必諱言,過去不少訓詁考據文章,往往流于瑣碎,有的甚至變成了文字游戲。但不能因此斷言考據訓詁是無用的。正如不能因為有大量假大空的理論文章,就斷言觀點義理是無用的一樣。我不同意把觀點義理置于考據訓詁之上,做出高低上下之分。這個問題不能抽象對待。對于莊稼來說,下雨好還是晴天好,要根據具體情況才能判定。觀點重要還是考據重要,也是同樣性質問題。……我覺得學術工作所采取的不同研究手段,其作用雖有大小,但也應作同樣理解。莊生所謂泰山非大,秋毫非小,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