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用都成絕妙辭——比較哲學家吳森
在美國教當地人西方哲學,且能贏得其尊敬的中國學者,應該說不算很多。就我所知,吳森(Joseph S. Wu)可以算是其中之佼佼者。
責任編輯:劉小磊
在美國教當地人西方哲學,且能贏得其尊敬的中國學者,應該說不算很多。就我所知,吳森(Joseph S. Wu)可以算是其中之佼佼者。他的兩卷集《比較哲學與文化(一)、(二)》(東大圖書有限公司,1978—1984)已經出版很多年了,可你問問中國大陸上多如牛毛的現實的和潛在的比較哲學家們“吳約瑟是誰”,估計沒幾個人能回答上來。比較哲學今日能在美國各大學中成為一門重點學科,多少要歸功于在夏威夷大學五度召開的“東西哲學大會”,以及該校于1951年創刊的《東西哲學季刊》(Philosophy East & West)。1968年成立的美國比較哲學學會更是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吳森本人于1976年應臺灣大學哲學系之聘,從美返臺專門講授比較哲學,遂為在中國大學中正式開設此類課程之第一人。
2006年12月2日,從加州大學薩克拉門托分校哲學系退休的吳森在家中浴室跌倒,經搶救不治去世,享年72歲。轉眼已經兩年過去,大陸學術界耳聾得可以,至今未見任何反應和評論?,F在抄撮平日讀書札記,試為普通讀者略述吳森一生學行。
吳森生于廣州,其父是一嶺南藝術家,其母為一兼通西醫的中醫師。吳母國文底子很好,曾親授吳森“四書”,還常舉中西醫理互相比較,影響他后來注意中西哲學和中西文化的異同。吳森先于廣州天主教小學畢業,接著在香港念基督教中學,1955年以第一志愿考進臺灣師范大學教育系,主修教育,副科為國文和英文。國文系的主要課程,吳森先后都修習過,對他產生特別影響的老師,有文字學名家高鴻縉和文史學者、禪學家巴壺天。若非后來因緣巧合,他幾乎就要走高鴻縉的學術路子,成為一名古文字學家。高鴻縉去世后,治喪委員會整理他的遺著《中國字例》,就特別邀請吳森擔任緒論和結論的撰寫,這全是因為高鴻縉生前非??粗貐巧奈蛐院湍芰?。
師大畢業后,吳森考進香港新亞研究所。當時,新亞最有影響力的人物是哲學家唐君毅,另外還有西方哲學研究專家謝幼偉 (一生精研近現代西方哲學,著有《現代哲學名著述評》、《倫理學大綱》等,譯述過魯一士《忠之哲學》、布拉得萊《倫理學研究》等),以及唯識學專家羅時憲(著有《成唯識論述記刪注》、《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錄》等)。唐君毅的學問和思想有很豐厚的文化內容和極深摯的情感做基礎,改變了吳森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