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的教訓不應淡忘——寫在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際

中國的領土面積占全球陸地總面積的6.7%;領土上發生的地震約占全球陸地地震的33%,為什么因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數卻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數的近60%?

責任編輯:朱力遠 實習生 陳 晨

中國的領土面積占全球陸地總面積的6.7%;領土上發生的地震約占全球陸地地震的33%,為什么因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數卻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數的近60%?

汶川大地震讓我們看到了人類的渺小和大自然力量的巨大。1835年3月4日,26歲的達爾文來到剛剛發生過強烈地震的智利康塞浦西翁市,看到了滿目瘡痍的城市,不由得感慨:“人類用了無數時間與辛勤勞動建立起來的城市與文明,只在1分鐘時間內就被徹底地毀滅。”達爾文的這句話或許道出了很多中國人對汶川大地震的感覺。

地球村的一員

地震是地球村的一員,而且在人類到來之前就已經存在了。地球年齡46億年,地震在地球上存在的時間至少已有44億-45億年了,地球冷卻生成了脆性地殼,在應力作用下就會在巖石中產生脆性斷裂,于是就有了地震。地震是地球的一聲嘆息,卻讓人類承受痛苦。

世界上許多人口密集的地方也是地震相對頻發的地方,例如,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加拿大的溫哥華地區、南美的西海岸、日本和中國的臺灣。居住在這些地方的海邊,不僅可能受災于地震而且還可能遭遇海嘯。為什么人們會選擇地震多的地方居住呢?其實,“災區”和“福地”是一枚硬幣的兩面。會發生地震的地方往往是地勢起伏強烈、山清水秀、云霞低垂、空氣新鮮、自然景觀美不勝收的地方,舒宜常有,而震災不常有,畢竟地震的休眠期比發作期長得多。權衡利弊之后,人們還是選擇在這些地方居住。

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頂發現深海魚的化石,密茂森林變成埋在地下幾千米的煤海,滄海桑田,海陸變遷……無不是地殼構造運動的結果,哪一座山的隆起不是靠無數次地震實現的?每次大地震,逆斷層往前走幾米,山就向上長幾米,經過許多次地震,山就逐漸長高了。至今,喜馬拉雅山還在升高,龍門山還在升高,祁連山也在升高。在前后兩次地震間隔期間,地殼構造運動十分緩慢,一般人并不覺察,只有科學家用特殊的精密儀器才能測量出來地面運動的方向和速率。

地球是一個構造作用非?;钴S的星球,地震活動十分頻繁。地球上每年發生地震約500萬次,其中人能感覺到的約有5萬次左右,可能造成破壞的地震約1000次,其中約20次7級或7級以上的地震可能造成嚴重的破壞。8級或8級以上地震平均每年只有1次,而且常常發生在洋底海溝俯沖帶。人類歷史上記錄到的最大地震是1960年5月22日下午3點的智利大地震,矩震級9.5級,并在一個月之內又發生2次大于8級、10次大于7級的余震。

在過去500年中,地球上有750萬人死于地震。在20世紀的100年中,死于地震的人數就高達100萬。進入21世紀之后這8年時間內,地球上已發生7級或7級以上的強震近60次,造成近50萬人死亡。例如,2004年12月26日晨7點59分,印尼蘇門答臘島北部附近海域發生特大地震并引發海嘯,造成印度洋周圍近30萬人死亡,其中印尼有近24萬人,斯里蘭卡有3萬多人,印度有近2萬人,泰國有近9000人。此外,緬甸、馬爾代夫、馬來西亞、索馬里、坦桑尼亞和肯尼亞也都有人死亡。

20世紀以來全球影響特大的地震災害有12個:美國舊金山、日本關東、寧夏海原、南美智利、河北唐山、墨西哥、日本大阪-神戶、土耳其伊茲米特、臺灣集集、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巴基斯坦和四川汶川,其中中國大陸有3個。全球特大地震除分布在大洋和大陸板塊邊界之外,相當一部分在大陸內部。地震斷裂活動方式以逆沖斷裂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