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國互聯網募捐平臺觀察 | 2024筑夢者公益大會

2024年11月25日,南方周末第五屆筑夢者公益大會在北京舉辦。大會匯聚了來自學術、商界、政府和公益組織等多個領域的專家與代表,共同探討公益的未來發展趨勢,分享實踐經驗與前沿思考。

在大會現場,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發布了《中國互聯網募捐平臺觀察報告(2024)》,并由南方周末研究院研究員鐘金秀進行公益觀察主題分享。

 南方周末研究院研究員鐘金秀

鐘金秀表示,從1994年中國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到2016年民政部指定第一批互聯網募捐平臺,中國互聯網募捐平臺的發展呈現出四個較明顯的趨勢:

一是發起主體和背景漸趨多元。運營主體從最早的以互聯網企業為主,轉變為逐步覆蓋各行各業;發起原由從早期重大事件促發為主,轉變為更多結合企業/機構自有優勢,或基于個性化需求。

二是平臺應用場景漸趨廣泛。如渠道入口多樣,覆蓋PC端、手機端、微信小程序等;如平臺功能板塊越來越立體;如平臺應用嵌入的生態越來越多元。

三是項目管理趨于精細化。具體表現在各平臺在合法合規及風險管控上日益加強,越發注重項目質量把控,同時不斷優化項目反饋,等等。

四是平臺發展逐步差異化。流量大的平臺和不以流量為主要優勢的中小平臺,均逐漸找到各自不同的發力點。

此外,鐘金秀指出,根據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分析,互聯網募捐平臺在作為推動互聯網公益,尤其是互聯網募捐重要推動力量的同時,平臺自身的發展也面臨著不同困境。一是平臺可持續發展的困境,如平臺未結合運營主體戰略或資源優勢導致難可持續,或部分平臺面臨運營經費及資源不穩定的難可持續,或由于定位不清而難可持續。二是平臺與發起企業/機構、政府部門、慈善組織、捐贈人等不同相關方協調發展的困境。三是平臺壁壘難以突破的困境,包括平臺間共同協作的壁壘,互聯網公益本身的發展壁壘,平臺與其他公益慈善類平臺之間的壁壘等。

鐘金秀表示,未來中國互聯網募捐平臺要進一步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其中,政策上應進一步明確權責邊界,并為平臺提供更多元的支持和評估機制;行業上需建設平臺間的互聯互通和協作機制;平臺自身需要找好定位,差異化發展;公益機構則需積極擁抱新技術,在發揮互聯網募捐平臺“工具主義”效能的同時,加強公益“人文主義”的價值倡導。

·更多關于筑夢者公益大會的精彩資訊,將通過南方周末各渠道陸續發布,敬請關注。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