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第五屆筑夢者公益大會:從創新到實踐,塑造公益未來
2024年11月25日,南方周末第五屆筑夢者公益大會在北京召開。今年的大會以“新公益,新征程”為主題,匯聚來自政府、企業、公益組織、高校等領域的代表,圍繞公益品牌創新與社會價值展開深度探討,激發行業新思路,推動公益事業發展。
大會伊始,南方報業傳媒集團黨委副書記、副社長,南方周末報社黨委書記、主編王巍在致辭中表示,公益一直是南方周末的底色,南方周末誕生于改革開放之初,始終站在時代前沿,以新聞報道、智慧研究、專業論壇、公益活動發起與組織等形式探索機構媒體參與公益實踐,引導理性探討,倡導共同價值的多種可能性。
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理事長、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委員詹成付則向公益慈善界熱情地倡議,新征程上,公益慈善界同仁要進一步增強擔當作為意識,與黨和政府同向發力,不做旁觀者、埋怨者、簡單的評論者,而應做實干者、推動者、助力者。在現代化的征程中找到我們各自的發力點、結合點、生長點,讓公益慈善的絢麗花朵綻放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偉大實踐的全過程。
中國慈善聯合會常務理事,東潤公益基金會創始人、理事長孔東梅
中國慈善聯合會常務理事,東潤公益基金會創始人、理事長孔東梅也提出,慈善事業可以推動有意義的社會變革。面對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和日益增長的公益需求,我們必須不斷利用創新科技,創新公益模式,拓展公益領域,提升公益效能。
隨后的權威發布環節成為現場焦點。其中,《中國公益品牌觀察報告(2024)》總結了中國公益品牌在過去一年中取得的成就,并提出未來發展的新方向,為公益領域提供了重要參考。而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慈善藍皮書:中國慈善發展報告》主編楊團,則在現場分享了自己對中國慈善事業15年發展歷程的觀察與思考。
上午的圓桌論壇“新規之下,公益品牌的機遇與挑戰”引發熱議。來自廣州市海珠區藍信封留守兒童關愛中心、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上海復星公益基金會等機構的代表分享了各自在公益實踐中的經驗和思考,探討在政策調整背景下如何更高效地傳遞公益價值。
在隨后的“年度公益星力量”環節,白巖松、陳貝兒、楊團、上官正義等在公益領域表現突出的各界人士成為2024年度公益星力量 ,他們的事跡展現了公益領域的多元樣態與不懈追求。
下午的議程則以一連串圍繞互聯網的公益觀察開場。多位嘉賓及研究人員帶來了《中國互聯網募捐平臺觀察報告(2024)》《互聯網助力公益品牌建設》《應急慈善中的互聯網力量》的分享,深入分析了互聯網對公益事業的影響。
在隨后的公益新思環節中,“公益+”圓桌論壇吸引了廣泛關注。圍繞如何打造開放多元的公益生態展開討論,字節跳動公益平臺、上海晨光公益基金會、中華思源工程基金會等機構代表分享了跨界融合與資源整合的實踐案例。
此外,從上屆大會開始設立的“公益聚光燈”環節,展示了“助浴快車”“LiLi Time”“為美好發聲”等優秀項目,呈現了公益與生活場景深度結合的豐富可能性。這些項目,往往切口很小卻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為社會熱點和痛點議題提供新鮮的解決方案。
事實上,每年都有許多杰出的公益項目,它們有的通過創新的方法踐行公益理念,有的則在沉淀已久的項目上持續深耕,共同為社會帶來了切實的積極變化。本次大會上,來自Little Freddie(小皮)的代表,帶來了《輔食引領·食育未來》公益項目的分享;來自螞蟻集團的代表,也分享了企業的公益實踐案例。
在今年的公益項目品牌榜的企業類榜單中,螞蟻集團的“螞蟻森林”“數字木蘭”雙雙進入前十。近幾年,螞蟻集團利用數字技術和平臺力量助力女性發展、環境保護等多個公益領域,成功沉淀出一套公益創新模式,在實現商業發展的同時,也積極踐行社會責任。
大會上,過去一年中在公益創新領域表現突出的機構與項目得到了主辦方的認可肯定。通過對這些機構與項目的展示,筑夢者公益大會傳遞出對公益初心的堅守與對社會責任的推動。
從品牌建設到創新實踐,從數據發布到圓桌對話,筑夢者們在此集結,共同探索公益的新生態,讓向善的力量不斷延續。
2024公益品牌榜:
2024筑夢者公益大會年度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