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年碳中和基金漂綠觀察 | 2024綠色創變者大會

2024年11月26日,南方周末2024綠色創變者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邀請政府、國際組織、企業、學界及公益機構等各界代表齊聚,全方位透視全球綠色發展趨勢,深入探討中國可持續發展事業的可行路徑與創新模式。

在大會現場,南方周末綠色研究中心發布了《碳中和基金漂綠觀察(2023-2024)》,并由南方周末研究院研究員李嘉誠進行主題分享。

 南方周末研究院研究員李嘉誠

根據《碳中和基金漂綠觀察(2023-2024)》(以下稱“報告”),早在2004年,中國資本市場上第一個以低碳命名的公募基金就出現了。在2020年“雙碳”目標被提出后,相關政策法規開始明確對“碳中和”主題基金進行鼓勵,相關的基金數量和基金規模也開始蓬勃增長。目前市場現存的73只碳中和基金(包括低碳基金)的總規模在2024年達到388億元;從數目和資金規模上,碳中和基金約占ESG基金的1/10。

李嘉誠指出,報告發現,針對基金漂綠,各國都在抓緊制定基金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規則,包括命名規則、投資范圍限制、投資后的披露等等,澳大利亞甚至為基金經理提供漂綠避坑指南。此外,從美國和澳大利亞近3年密集的監管行為可以看到,碳中和基金等作為投資產品,違法成本并不低。因基金未執行其環境投資策略,或投資了自己明確表示不投的高碳行業,單筆最高罰款達到折合人民幣1.8億元。

結合南方周末中國漂綠榜的評選規則,報告選擇了兩個標準來判斷基金是否漂綠:第一,基金是否“避免了一般性聲稱”,即當基金聲稱自身是碳中和基金時,需要在招募書和年報中明確自身對碳中和的投資方向,并進行清晰有效的解釋;第二,基金的投資行為是否“明確”,即基金應當遵循在招募書中承諾的投資方向,避免以偏概全、避免說一套做一套。

針對基金是否“避免了一般性聲稱”,報告發現,31只碳中和基金的招股書中,有20只碳中和基金的投資策略幾乎覆蓋了全行業、缺少明確指向;有4只基金的招股書非常模糊,完全無法和行業進行對照;有2只基金是關聯指數的基金,未直接表示其要投資的行業;還有5只基金完全未公開信息。李嘉誠表示,報告認為這幾種類別的基金在命名上有漂綠嫌疑。

針對基金的投資行為是否“明確”,報告發現,有26只基金在投資策略中未提及要投化學品原料和化學品制造業,但實際上有14只基金投了;有40只基金沒說要投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卻有19只基金投了。整體而言,有實際投資的基金有59只,有漂綠嫌疑的基金有20只,占比超過了1/3。20只有漂綠嫌疑的基金,單只基金的最高漂綠投資占到了總投資的37%。

報告發現,碳中和基金的漂綠投資十分隱蔽。99筆漂綠投資當中,只有9筆投資的倉位在前10位,其余超過90%都不是前10重倉。李嘉誠補充道,“當我們去看基金的年報、季度報告、招募書等公告可以發現,對于10名開外的投資,往往沒有主動公開。對于投資者,尤其是一般的散戶投資者而言,如果看不到這些數據,也就很難辨別漂綠?!?/p>

在演講的最后,李嘉誠表明了自己的期待:隨著大家對氣候目標共識的增強,政策制定者、碳中和基金管理公司和投資者能夠共同推動形成一個公平、有效的碳中和基金的投融資市場體系。

·更多關于綠色創變者大會的精彩資訊,將通過南方周末各渠道陸續發布,敬請關注。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