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24年中國環境新聞記者及環境新聞發展 | 2024綠色創變者大會

2024年11月26日,南方周末2024綠色創變者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邀請政府、國際組織、企業、學界及公益機構等各界代表齊聚,全方位透視全球綠色發展趨勢,深入探討中國可持續發展事業的可行路徑與創新模式。

在大會現場,南方周末綠色研究中心發布了《中國環境新聞記者及環境新聞發展報告(2009-2024)》,并由南方周末編委、南方周末研究院副院長兼綠色研究中心主任曹海東,以及中國環境新聞工作者協會秘書長白志軍進行主題分享。

▲ 南方周末編委、南方周末研究院副院長兼綠色研究中心主任曹海東

曹海東表示,此次調查從環境議題變化、環境報道影響力、環境報道未來趨勢、環境新聞工作者職業認同等方面入手,結合問卷、深度訪談的方式,共搜集來自中央媒體、部委機關報、雜志、地方媒體、新媒體等機構71位環境新聞工作者的相關信息。

根據《中國環境新聞記者及環境新聞發展報告(2009-2024)》(以下簡稱“報告”),環境新聞在新聞機構呈現主流化趨勢。62%的被訪者稱其機構設置有專門的環境版面或部門,65%的被訪者從業經驗超過5年,被訪者中年齡超過30歲的比例超85%。從專業性上看,60%的被訪者畢業于新聞傳播專業,畢業于社會學、經濟學專業的比例也均超過10%。

研究發現,從細分議題來看,被訪者普遍對氣候、空氣、生態議題很熟悉。而且被訪者普遍認為,氣候、生態、空氣議題報道的緊迫性正在提高。

曹海東介紹了被訪者認為引發了政府相關部門關注、或對相關政策產生影響的報道。報告數據顯示,在評估報道影響力時,有75%的被訪者認為報道能引發政府相關部門的關注至關重要,47%的被訪者認為報道能對相關政策產生影響至關重要,38%的被訪者則認為報道能推動環境質量改善至關重要。

此外,被訪者普遍認為,新環境保護法出臺(2014)、中央環保督察啟動(2015)、原環境保護部建立例行新聞發布制度(2017)、《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2021)等環境事件對中國整體環境議題的發展影響最大。在氣候、空氣、水等細分議題上,被訪者普遍認為,政策法規對環境議題走向的影響至關重要。

對此,曹海東指出,當前環境報道呈現三大趨勢:第一,政府環境信息公開、通報成為環境新聞記者選題的重要來源;第二,環境報道更需要科學解釋、國際視野;第三,環境新聞智庫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而在環境新聞從業者的職業認同感方面,研究表明,各工作年限的被訪者都認同或非常認同“環境新聞工作能帶來成就感”這一說法,其中從業小于5年的被訪者非常認同的占比更達48%。各工作年限的被訪者均普遍認為,環境報道對于推動公共議題是有意義的,并且愿意親身參與和推動社會公共議題發展。

▲ 中國環境新聞工作者協會秘書長白志軍

會上,白志軍對《中國環境新聞記者及環境新聞發展報告(2009-2024)》予以肯定,稱其反映了15年來環境新聞記者的真實聲音,以及中國環境新聞環境治理議題的客觀變化,可以讓社會各界更及時、清晰、全面地看到我國環境治理的發展變化和成效。

·更多關于綠色創變者大會的精彩資訊,將通過南方周末各渠道陸續發布,敬請關注。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