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全球金融危機的起因?(上)
宏觀經濟失衡和信用過度膨脹所產生的美國房地產泡沫才是觸發這次全球金融危機的真正的和主要的原因。
責任編輯:余力 助理編輯 溫翠玲
■論衡·解讀全球金融危機
這次危機,是源于監管過松、金融創新、杠桿率過高,還是華爾街的貪婪,甚至是西方自由市場哲學理念乃至整個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失???透過諸多現象看本質,我們可以發現,宏觀經濟失衡和信用過度膨脹所產生的美國房地產泡沫才是觸發這次全球金融危機的真正的和主要的原因
人們對于這次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成因眾說紛紜,爭論不休。
有人把危機主因歸結為監管過松,有人視金融創新——尤其是證券化與信用衍生工具的普及——為危機的元兇,有人指杠桿率過高,有人認為金融機構風險管理薄弱,有人抨擊評級機構失職,有人指責會計制度的缺陷,還有人批評美國政府對于危機處置的失誤——集中表現在雷曼兄弟問題的處理上——加劇了危機。而且,就像歷史上每次危機爆發后所發生的那樣,人們還情緒化地從道德價值角度出發尋找原因——比如曾把亞洲金融危機歸結為官商勾結的裙帶資本主義(cronycapitalism)的后果,也有人把這次全球金融危機的原因簡單歸結為華爾街的貪婪。更有甚者,還有評論家視危機為西方自由市場哲學理念乃至整個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失敗。
毋庸置疑,鑒于這次危機的嚴重性,它的成因一定是錯綜復雜的。事實上,上述多種以及其他尚未列舉的因素,在不同的時點、層面與程度上,都有可能對于危機的起源、蔓延與深化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應該指出,上述許多現象其實早已有之。
比如,人性的貪婪,亙古未變;美國的監管制度長期以其嚴格和有效被視為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