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治沙新政
“我們原來以為,我們不施無機肥,不灑農藥的葡萄,只是釀出一支有生命的酒,沒想到,我們還種出一支防御沙塵暴的酒?!?/blockquote>責任編輯:鄧瑾 助理編輯 溫翠玲
行政的,公益的,商業的,各種防治沙塵暴的力量先后介入,最后被寄予厚望的,還是商業的力量。行政力量的介入也已轉變為激發企業家逐利的沖動,讓他們在謀取商業利益的同時,客觀上為治理沙塵暴效力一支抵御沙塵暴的酒
4月25日午后的戈壁灘上,浮塵飄蕩,有些嗆人。沙塵暴中,一排排人工種植的胡楊輕輕搖曳。58歲的李瑞琴遙指著那些胡楊,誠懇地說:我種植葡萄、開墾戈壁的目的從來都不是為了防治沙塵暴。
十幾年前,中國農科院的專家們告訴她,她腳下的戈壁灘,土壤,氣候,日照,所有的自然條件,都是中國種植釀酒葡萄最好的地方。
她腳下的戈壁灘,在中國地圖上,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縣境內一個沒有標注的點:七個星鎮西戈壁灘。“焉耆”,是漢代使臣張騫出使西域時造訪過的一個小國,是玄奘法師西去取經的必經之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天山南麓的焉耆盆地,辟出東西兩片數萬畝的茫茫戈壁灘。
于是,在地球誕生之后就沒人耕種過的戈壁灘上,李瑞琴說她要種5000畝葡萄。為了讓葡萄園免遭沙塵暴的侵襲,她還要種500畝防護林,將葡萄園圍起來。
那時候,人家看到李瑞琴的長子李衛,就用手比劃著腦袋,問,你媽是不是這里出了毛???
1997年,李瑞琴在遭受一場生意場上的震蕩后,變賣家當,在七個星鎮西戈壁灘上,種下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的第一棵葡萄樹,人與沙塵暴的戰爭號角吹響了。
雖然李瑞琴得到了科學的答復,她說,她心里還是不停地嘀咕。深更半夜的,她和丈夫,披星戴月地,跑到戈壁灘上用手摳,看看葡萄發芽了沒,直到點點新綠吐出,一家人才如釋重負。2002年,他們和法國人合作,在戈壁灘上建設了一座歐式風格的鄉都酒堡。
迄今,因為這座酒堡,李瑞琴在戈壁灘上陸續種植了2.5萬畝葡萄園,3000余畝防風林。
中共焉耆縣委副書記田衛東說,李瑞琴讓人們看到了好處,投資者相繼跟進,焉耆的戈壁灘上,合計已種植了4萬多畝葡萄園,4千多畝防風林,猶如一把刻畫在古絲綢之路上的綠色的“扇子”。
在高聳入云的胡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