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璽璋的2024年度書單
希特勒的崛起,固有他自身的原因和德國現實土壤的養成,同時也是國際上各種勢力互相博弈,此消彼長所造成的,看得真是驚心動魄,扼腕痛心。
責任編輯:劉小磊
《綏靖時代:希特勒、張伯倫、丘吉爾與通往戰爭之路》,[英]蒂姆·布弗里著,呂芃譯,貴州人民出版社2024年3月
這部書的作者是英國歷史學家、作家、記者蒂姆·布弗里,他的寫法是不厭其詳,不厭其細,幾乎都是當事人出來說話,作者很少站出來議論或評論。作者使用的材料,除了歷史檔案、文獻,還有大量的當時人的日記、書信、游記、新聞報道和回憶錄,各種材料互相印證,盡力復原1929—1939十年時間在歐洲究竟發生了什么,以及這些事情背后原因的復雜性,與各方面不同的訴求。希特勒的崛起,固有他自身的原因和德國現實土壤的養成,同時也是國際上各種勢力互相博弈,此消彼長所造成的,看得真是驚心動魄,扼腕痛心,先是阿比西尼亞,接下來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直到波蘭,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各色人等的做法,今天我們已很難理解,而想想當下所面對的戰爭,又覺似曾相識??傊?,這本書講的雖是數十年前的歷史,但很有現實意義,所謂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歷史的教訓值得警惕!
《失去的三百年》,郭建龍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24年10月
郭建龍的《失去的三百年》,副題為“地理大發現之后中國的開放與封閉(1516—1840)”,亦有題注:“從隆慶開關到鴉片戰爭,中國走了一條三百多年的彎路?!惫埖臅x過幾本,他的寫作給我留下兩個很鮮明的印象,一是大量占有材料,他看書很多,范圍很廣,邊邊角角,不遺余力,真如韓愈所說,貪多務得,細大不捐;尋墜緒之茫茫,獨旁搜而遠紹;其二是他喜歡提出一些新的觀點和概念,并努力求證,解釋說明,有時難免有刻舟求劍之虞,但也常有驚人之語。讀《失去的三百年》亦有這種感覺。書中他用大量的文獻資料試圖說明,中國在這三百年間,并非與世界完全隔絕,海外貿易和各種經濟活動是很活躍的,對世界也有很廣泛的了解,西方國家來此做生意和傳教的人也不少,有些人很努力地把歐洲的科學技術傳授給中國的官員和商人,為中國的社會發展進步作出過很大貢獻,如果不是封建集權制度,中國是有機會跟上世界潮流,成為一個超級大國、富國強國的。但由于 “人治”帶來的政策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耽誤了三百年的時間,遂使中國淪為西方列強案板上的“魚肉”。這種觀念和認知在當下已成為大家的共識,事實上,現在已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