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治安管人民,還是為人民管治安?”——新聞發言人武和平談公安新思維
公安部要求百萬警察深入基層“大走訪”,如此規模在新中國警察史上為第一次。這背后是怎樣的施政思維,到底將給中國警務機制的轉變,警民關系的改善,社會問題尤其是沖突性事件的處理方式,帶來什么深刻的影響?
責任編輯:傅劍鋒 實習生 周明太
■編者按:
三個月以來,公安部要求百萬警察深入基層“大走訪”,如此規模在新中國警察史上為第一次。這背后是怎樣的施政思維,到底將給中國警務機制的轉變,警民關系的改善,社會問題尤其是沖突性事件的處理方式,帶來什么深刻的影響?南方周末專訪了公安部新聞發言人武和平。內容詳見下文及E31版。
■(大走訪中)特別是青年民警,有的起初并不太了解下面弱勢群體的疾苦,尤其是被害人的悲慘遭遇;真的沒想到群眾對民警上門走訪是那么歡迎和感激,這對他們震撼很大。
■實踐證明,百姓在你心里有多重,你在百姓心里才會有多重,而這才是做好公安工作的全部基礎:民為邦本,本固邦寧。
■把警察都推向社區,而社區是社會的細胞,把工作都落實到每個細胞上,就像水土保持那樣把根系扎在老百姓當中,這樣一項工作,最基本,也最根本。
公安部長孟建柱在湖北參加“全國公安民警大走訪”活動。 圖/公安部網站
“大走訪不只向老百姓傳遞了溫暖,對警察也有激蕩作用”
南方周末:百萬民警大走訪已經持續三個多月。到底收獲如何,是社會關注的一個熱點。請先介紹一下這方面的大致情況?
武和平:大走訪是從去年12月25號開始的,實際上,在公安部做出這個全國性的戰略部署之前,相當一部分地區的公安機關已經在提倡“走”,公安部是及時發現基層經驗,并將基層首創經驗推至全國。
這三個月走下來,概括地講,已經給老百姓解決了一批實際困難;排查、化解了一批矛盾糾紛;集中整治了一批治安隱患;攻克了一批疑難案件。雙節和節后“兩會”基本上沒有非常惡性的大案,從全國來看,治安形勢基本上是穩定的。
特別需要強調的,是大走訪對民警心理的沖擊。這次大走訪,走和訪是形式,實質是警民情感交流。孟部長一再要求帶著情感走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傳遞政府的溫暖。但現在看來,不只向老百姓傳遞了溫暖,對警察也有激蕩作用。下去后感知社會脈搏,體察老百姓的艱辛,不少警察特別是80后的警察都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