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在震區:廢墟上的幸福大道
對四川來說,過去的一年是經濟細胞的復蘇之年,災后重建的資金缺口高達1.4萬億,對資金的整體饑渴為金融機構打開了新的機會之窗
責任編輯:肖華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在對資金極度饑渴的地震災區,接踵而至的銀行們既努力支援災后重建,也敏銳地捕捉著自己的未來
漢旺鎮廣場鐘樓上的時鐘永遠凝固在14時28分,四川重建急匆匆的步伐,卻一刻也沒有停留。
昔日神閑氣定的天府之國如今熱氣騰騰;重型工程車日夜穿梭,新修好的一條條道路兩旁擠滿建材商鋪,路面上的黃土隨著車輪漫天飛揚。
3年重建之路并作2年走完,加上“拉動內需、開發西部”這些政策推動,四川儼然成為中國最大的工地,也是資金流入最快的地區。
據四川省銀監局統計,截至2009年4月末,四川各項貸款余額13479.2億元,比年初增加2061億元,同比增長36%,排在全國前列。
第一筆授信
地震改變了每個四川人的生活,但對28歲的中國銀行四川省分行客戶經理何鋒來說,對他影響最大的是“5·12”兩周后的一個高規格會議。
2008年5月25日下午,中國銀行行長李禮輝帶領10多位老總齊聚四川,商議災后重建的信貸安排。
“李行長把所有有簽字權的老總都帶來了。”第一次見到那么多領導的何鋒有些緊張。
成都距離震中200公里,當時余震不斷。會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