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不能當保姆!”——四川省副省長黃小祥談災后重建與四川經濟
既要災后重建,又要保持經濟快速增長,四川拿什么來填補巨大的資金缺口,又如何讓金融來為經濟提供支撐?在擴大內需這個共同機遇與災后重建這個特殊機遇面前,四川如何借力駛上快車道?
責任編輯:肖華 助理編輯 溫翠玲
既要災后重建,又要保持經濟快速增長,四川拿什么來填補巨大的資金缺口,又如何讓金融來為經濟提供支撐?在擴大內需這個共同機遇與災后重建這個特殊機遇面前,四川如何借力駛上快車道?
5月7日,四川省政府會議室,主管金融的副省長黃小祥接受包括本報記者在內的5家媒體的聯合采訪,詳解上述問題。
1.7萬億的三個渠道
根據國務院批準的災后恢復重建總體規劃,我們預測災后重建需要資金1.7萬億,其中,財政性的、捐助性的、援助性的加起來大概3300億,其他的就是缺口,要靠社會資本。
我們預計7000億要靠社會資本解決,主要靠引進省外、國外資金參與建設。國外資金我們希望企業直接投資和各種國際上的基金參與建設。其中政府性的資金和國際金融機構的資金都沒有受影響,是援助性的資金。而對投資性的資金將有一個受影響的過程,我相信我們災后恢復重建的項目中,還有不少是符合投資性基金選擇的標準。
其他6000億-7000億靠金融渠道。
金融渠道分三方面,一是銀行貸款,國務院先后兩次出臺了對災后恢復重建的特殊支持政策,信貸投放比較快,08年四川省銀行貸款新增余額增長了25.14%,今年頭四個月增長36%。
二是運用資本市場,證監會為四川開辟了綠色通道,去年有八家企業新上市,占全國1/10以上,今年希望超過去年的數量。
三是借助保險資金參與災后恢復重建,現在全社會保險資金數量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