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不好,問題在腸道?他和團隊探索慢病預警模型|螺旋新知

“見微以知萌,見端以知末?!?/em>

這句話最早源自公元前200多年戰國著名思想家韓非子的經典語錄,正深刻應用在任華慧的科研工作中。作為華大基因智惠醫學研究院千萬微生態專項科學家,他正通過海量“微小”生物的數據,捕捉心腦血管疾病的“萌芽”,并致力于研發可行的預警模型與干預手段。

看不見的“群落”

人體腸道中寄生著數以億計的細菌,它們是人體內重要的“外環境”?!案鞣N微生物按一定比例組合,相互制約、相互依存,就像一個個‘群落’,寄居在人體里的同時,深刻影響著人們的健康?!比稳A慧的研究便是探尋這些看不見的“群落”在人類慢性疾病中的作用。

在抗糖尿病藥物的干預研究中,任華慧及其團隊發現,某些特定菌群會影響藥物的療效。這些菌可改變藥物的吸收與代謝路徑,即在藥物還未充分發揮功效之前,他們就可能直接代謝掉藥物,或將其包裹起來,然后“吃”掉它。

腸道微生物對人體的影響復雜而多面。在一項長達7年的前瞻性心腦血管疾?。–VD)研究中,研究團隊在2014年采集了參與者的糞便樣本,進行多組學檢測,分析微腸道微生物的組成與分布,并在2021年進行心腦血管疾病事件的隨訪。

研究發現,普雷沃氏菌的豐度變化可以有效預測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情況?!斑@些微生物不僅參與消化,還在免疫系統、代謝過程,甚至心腦血管健康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比稳A慧補充道。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nature medicine上。

圖注:任華慧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

遏制心腦血管疾病的“萌芽”

心腦血管疾病是全球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據統計,中國約有3.3億人患有心腦血管疾病,加之人口老齡化加速,心腦血管疾病已成為我國公共衛生的重大挑戰。當前,任華慧及其團隊正在致力于構建一個全新的心腦血管疾病預警模型,幫助潛在的高危人群,在更早期階段識別心腦血管疾病風險,及時進行干預。

“我們正在對高發地區的高危人群開展對照實驗?!比稳A慧所言的高發地區是指東北地區。由于獨特的氣候、生活方式和遺傳因素,東北地區已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區之一。今年起,哈爾濱市實施了一項為期三年的消化系統腫瘤及“四高”檢測項目,目標為240萬人提供免費檢測,推動慢病預防關口前移。

針對該項目篩查出的心腦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研究團隊進一步開展多組學研究,通過將基因組學、代謝組學、腸道微生物等多維數據與高精度造影檢測相結合,構建能夠更加精準地評估個體的心腦血管疾病風險的心腦血管疾病預警模型。

“同時,在未來3-5年,我們還將繼續進行心腦血管事件的隨訪,以完善精細化的風險預警模型,實現心腦血管疾病的‘早發現’?!比稳A慧補充道。

早發現后還需早干預。任華慧及其團隊的另一目標是,根據高危人群的多組學數據制定相應的干預手段,例如運動、營養干預、藥物干預等,以逆轉血管斑塊,真正做到精準防控?!澳壳霸谝寻l表的相關文章中,針對心腦血管疾病高危人群還沒有如此大規模的隊列研究。我們期望這種基于多維數據的大規模研究能推廣至全球,特別是高發區域,不僅幫助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也能大幅降低社會醫療資源的負擔?!比稳A慧說道。

追尋科研的“解”

從事醫學科研九年,任華慧回顧起當年從數學、統計學轉向生命科學的歷程,更加堅定了自己的選擇。

圖注:2021年任華慧在丹麥攻讀博士學位

“我每天依然在研究ATCGU的排列組合數據,但研究的對象從單純的數據變成了更具象的人?!比缃?,任華慧更關注數據在疾病防控中的作用。這一轉變并非一蹴而就。任華慧仍清楚記得,剛開始讀博時,由于缺乏生物學背景,第一篇科研文獻讀了整整一周還沒理解透徹,后來還是在團隊同事的幫助下,才逐漸領悟其中的關鍵。

科研是一場漫長的探索,成功與失敗常常并存。對任華慧而言,科研更像是在解一道復雜的方程。每一組數據、每一個實驗結果,都是方程中的一部分,等待他一步步推導和驗證,找到最終的“解”。

然而,科研的道路并非總能得出正解,許多時候,“無解”同樣是一種答案?!霸谧非笳獾倪^程中,也需要接受無解的心態。無解至少告訴我們某些假設是錯誤的,這對科研進步同樣有重要意義?!比稳A慧說道?!爱斎?,激勵著我不斷前行的,是每一個接近‘正解’的時刻?!?/p>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