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民警大走訪啟示:超越“破案 ”——訪公安部新聞發言人武和平

地方社會治安好還是壞,誰說了算?現在是上級說了算。下一步誰說了算?讓用戶、服務對象說了算,讓老百姓說了算。不要只看 “破案GDP”,單以抓人論英雄

責任編輯:戴志勇

編者按:從去年12月開始,百萬民警以各種形式走進民眾當中,排查化解矛盾糾紛、整治治安隱患、攻克疑難案件(見第3版)。近日,公安部新聞發言人武和平接受南方周末記者專訪,詳解“大走訪”給公安系統帶來的種種啟示。

政績觀變:讓老百姓滿意

地方社會治安好還是壞,誰說了算?現在是上級說了算。下一步誰說了算?讓用戶、服務對象說了算,讓老百姓說了算。不要只看 “破案GDP”,單以抓人論英雄

孟建柱在特困戶李家齊的家中,詳細詢問他的家境狀況、工作情況

武和平

南方周末:一直有個定位,警察是無產階級專政的工具。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在強調以人為本的情況下,對這個定位是不是也需要新的認識?幾個月的“大走訪”下來,能不能談談警察在理論層面的轉型?

武和平:人民警察是國家刑事執法和行政管理力量。在新的歷史時期,要為生產力的發展、調節經濟社會關系服務,即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保人權。這是民警通過大走訪深化認識后的一個重要啟示。

南方周末:它主要通過什么機制來體現?

武和平:這需要科學的績效評估標準,主要通過新的警務政績觀來導向。如果警察只是專政工具,那么警察任務就是唯打擊是舉;考核民警業績,首先看你破了多少案、抓了多少人,報檢察院批捕多少、起訴多少,總之多是看你的立案數和破案率,以這些參數為考核標準,作為主要工作導向。

但這種評估導向容易偏頗:比如我的轄區治理很好,群眾支持民警工作,“籬笆扎得緊,野狗鉆不進”,確實很少犯罪,我豈不是無案可破?這算不算我的業 績呢?但它不考慮這個因素,只看破案抓人指標。結果我的轄區治理再好,也達不了標。有時沒辦法就只好到別的轄區去抓人;或者直接在數據上費心思、做文章, 擠壓立案數字,一些小案件就忽略不計,忽略了老百姓的感覺。我聽有的群眾說,你天天在搞行動,可我為什么感受不到呢?就是這個道理。

這種思路,跟計劃經濟時期核銷定產的思路是一樣的。只是限定指標,完成任務,對上級負責。孟部長的要求不同,要求公安機關在工作中既要破大案,嚴厲 打擊黑惡勢力犯罪、嚴重暴力犯罪;又要管“小事”,有效治理盜竊自行車、公交車地鐵上扒竊錢包手機等影響群眾安全感的小案件。這里的核心就是服務老百姓, 讓老百姓滿意。要以老百姓對執法績效的滿意度作為各種考核參數的出發點,把人民群眾的需要作為公安工作的第一導向。

南方周末:這就需要很多配套的機制。

武和平:對。比如說,他要求做群眾工作獲取信息做出貢獻的民警與辦案民警一樣獎勵,對接出警推諉拖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