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廠起訴前實習生索賠800萬:如何給年輕人上好職場“第一課”
當前的高校教育在學生的職業道德和法律意識培養方面還存在不足。很多學生在校期間,雖然學到了豐富的專業知識,但對于職場規則、職業道德和法律意識卻知之甚少。這導致他們在進入職場后,往往難以適應和融入,甚至可能做出一些違背職業道德和違反法律的行為。
責任編輯:辛省志
實習生作為職場的新鮮血液,帶著滿腔熱情和對未來的憧憬步入社會的大門。然而,近日某大型互聯網企業起訴前實習生篡改代碼、索賠800萬元,提醒著每一個即將踏入或已經身處其中的年輕人:職場不僅是展現才華的地方,更是學習如何成為負責任成年人的重要場所。
田某某之錯:職業道德與法律意識的雙重缺失
據報道,田某某作為一位在讀博士,進入某“大廠”實習,卻因對團隊資源分配的不滿,篡改代碼、攻擊公司內部大模型訓練。雖然這個模型當時只是在訓練階段,沒有上線,沒有對實際的業務產生影響,但是也浪費了公司大量的算力和人力。
本應懷揣著對技術的熱愛與敬畏,在實習崗位上展現自己的才華,尤其是進入到大廠實習,其機會也頗為難得。然而,他卻因為私怨攻擊公司內部模型訓練,不僅嚴重違背了職業道德,也損害了公司的利益和聲譽。?
同時,田某某的法律意識薄弱,他這一行為可能已觸犯刑法中的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是指違反國家規定,對計算機信息系統功能進行刪除、修改、增加、干擾,造成計算機信息系統不能正常運行,對計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吳依蘭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