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力量,讓TA跑馬27個年頭還在繼續?
有燎原,無終點。這是一場追求長期主義的“綠色馬拉松”。(視覺中國/圖)
如果說馬拉松象征著一種永不停歇的奔跑精神,已成為一種現代人獨樹一幟的生活態度與方式的話,那么以持之以恒的方式實現“地球可持續”,就是一場有燎原、無終點的“綠色馬拉松”。
在這個賽場上,有一位跑者,始終以短跑的姿態,充滿激情和熱愛地向前奔跑。27年來,TA從“勇敢邁出第一步”,開辟未有人涉足的領域,到現如今“得道者多助”的領跑者,聯結消費者、合作伙伴到行業專家和年青一代成為可持續生態圈的一分子,TA始終不知疲倦,樂在其中。
這個周末的上海馬拉松,無疑是跑馬愛好者的狂歡。
黃浦江畔,超過3萬名跑者于起跑線集結。一聲發令槍響,跑者如潮水般沖出起點。整個上海都被這場速度與激情點燃。11月以來的馬拉松旋風由北至南,從西向東,在全國遍地開花,最遠甚至到了北極漠河村,呈現出燎原之勢。
越來越多人愛上跑步,熱衷于參與各種馬拉松“刷圈”。諾貝爾文學獎“陪跑”選手,同時也是生活中的長跑愛好者村上春樹,在《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一書中,就曾將“每日跑步”比作不可或缺的“生命線”。
如果說馬拉松象征著一種永不停歇的奔跑精神,已成為一種現代人獨樹一幟的生活態度與方式的話,那么以持之以恒的方式實現“地球可持續”,就是一場有燎原、無終點的“綠色馬拉松”。
在這個賽場上,有一位跑者,始終以短跑的姿態,充滿激情和熱愛地向前奔跑。這位跑者,就是歐萊雅。對于歐萊雅而言,可持續消費宛若清澈與流動的活力,亦是它的“生命線”。27年來,歐萊雅從“勇敢邁出第一步”,開辟未有人涉足的領域,到現如今“得道者多助”的領跑者,聯結消費者、合作伙伴到行業專家和年青一代成為可持續生態圈的一分子,它始終不知疲倦,樂在其中。
而這場馬拉松的價值,遠不止于賽道的邊界。與時代同頻共振,與消費者雙向奔赴,方能“跑”出可持續的明天。
起跑即沖刺:從一場“綠色馬拉松”開始
最好的跑者都是不顧掌聲,才跑在掌聲之前。
上世紀五十年代,西方世界一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寂靜的春天》橫空出世,這部作品猶如劃破黑暗天空的耀眼閃電,讓人們開始正視長期以來被忽視的環境問題,被譽為“寫給明天的寓言”。四十年后,聯合國首次提出了“可持續消費”的定義,為全球的綠色轉型勾勒出一幅宏偉藍圖。
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后,中國政府率先組織制定了《中國21世紀議程——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作為指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綱領性文件,開始了可持續發展的進程。
在那個物質剛開始豐裕的年代,國內消費者對可持續消費的認知尚處萌芽,在當時淳樸的大眾觀念中,節水節電更多是從節約開支考慮的,所以“不浪費”就是最大限度的環保體現了。環保意識在具有敏銳洞察力的“先知”中覺醒,可持續消費的概念還遠未真正走進大眾的視野。
與此同時,在眾多品牌還在傳統發展路徑上徘徊之時,歐萊雅卻以先行者的姿態,率先踏上了探索可持續消費的賽道。
蘭珍珍作為歐萊雅北亞及中國公共事務總裁,自1997年就與歐萊雅在中國的發展緊密相連,深刻參與歐萊雅進軍中國市場并推動可持續發展的歷史性時刻。
1999年,歐萊雅就參與并贊助了北京電視臺大型電視系列片《環球綠色行》的拍攝,向中國觀眾展示了其一貫對環保的重視以及所作的巨大貢獻。2010年,作為國內首批外企,發布了第一份聚焦中國市場的可持續發展國別報告。到了2013年,歐萊雅更是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合作,發布首部《中國可持續消費研究報告2012》,為行業發展提供參考。報告顯示,當時中國消費者對可持續性消費概念的認知率不足40%。這是第一次把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帶進了消費行業和消費者的事業,為行業摸索前行提供了珍貴指引。
同年,“美麗,與眾共享”可持續發展項目啟動,猶如播下一顆希望的種子,開啟了歐萊雅自身轉型的序章。
栽一棵樹容易,但栽一片森林卻很難。從邁出第一步開始,蘭珍珍就明白這不是一場可以輕松到達終點后便停下腳步的比賽,而是一場永不停歇的馬拉松之旅。正是深知“行勝于言”的道理,她帶領歐萊雅的隊伍一路向前。
2017年,歐萊雅攜手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中心發起美妝行業首個“綠色消費倡議”,并以“一選二節三回收,綠色生活齊分享”這一深入淺出、朗朗上口的簡易口訣幫助大家在享受美妝產品的過程中更好地支持并踐行環境保護與社會發展,鼓勵所有人通過類似空瓶回收這些簡單而有效的環保行動,留下屬于自己的“綠色足跡”,做綠色消費者。
屋頂上的節能LED燈、一整排色彩斑斕的可持續海報、極具創意的垃圾分類標識……走進歐萊雅中國的辦公室,可持續的理念撲面而來,推開附近會議室的大門,幾位員工正在討論下周出差的高鐵票,因為歐萊雅規定,能坐高鐵盡量不搭飛機。為體現全員行動力,歐萊雅讓可持續的概念推廣到全公司員工,將環保融入日常行為準則,將可持續發展指標納入績效考核,以此來評估在市場層面的非財務表現,其中之一與減碳掛鉤,帶領全體員工開啟了可持續的生活方式與行動。
歐萊雅將可持續理念刻在每一位員工的意識里。(歐萊雅供圖/圖)
“拒絕一次性紙杯,自帶水杯變暖熊?!边@句朗朗上口的歌詞就出自于當時由員工自導自演的一部公益微視頻《BB熊的一天》。自帶杯由于具備重復使用屬性,恰恰站在“一次性”的對立面。那時當許多人仍停留在“限塑令”對生活造成不便困擾時,已經有人身體力行地開始推廣新的生活主張。沒有專業的團隊,卻有著最真摯的情感,主創人員證明了“草臺班子”不僅有創意,還能真正發掘“綠色”背后的“美麗價值”。如今,自帶杯本身成為了時尚單品,“自帶杯減5元”成為各大咖啡品牌的一種環保標配,也是一股不容小覷的文化現象與社會趨勢。
歐萊雅員工自導自演公益微視頻《BB熊的一天》,倡導“自帶杯”。(歐萊雅供圖/圖)
日本著名企業家稻盛和夫說過:“以短跑的速度進行長跑比賽的無限度的努力,就叫做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睔W萊雅作為先行者所付出的努力,不僅僅是歷史的注腳,亦像一項對未來的預言和承諾。
2019年,包括工廠、研發和創新中心、分銷中心等所有運營單位,歐萊雅中國成為集團內第一個實現100%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市場??稍偕茉春脱h經濟作為可持續發展里的重要一環,也是可持續消費背后的重要技術支撐。
精進跑技:每一步都算數
隨著互聯網電商的蓬勃發展,“買出來”的高品質生活成為一種熱情的期待。一份從互聯網下單的商品幾經兜轉送到消費者手上,竟有了“拆禮物”的期待與驚喜感,這種與線下購物體驗完全不同的購買體驗漸漸成為主流。
線上消費增長迅猛,堆積如山的快遞盒就是產品與消費者的“第一次親密接觸”。歐萊雅每年賣出的產品以數十億計,連接無數的消費者和供應商,給了他們巨大的伸展空間。于是,歐萊雅為包裹“瘦身”的想法開始付諸實踐——從設計端來說,運用新的環境友好理念設計的快遞包裹沒有使用常見的膠帶,而是采用了一種巧妙的設計,通過特殊的折疊和卡槽結構來固定,完全沒有費力撕扯膠帶的困擾。包裹的材質沒有任何刺鼻的氣味,采用了充分可降解材料。
歐萊雅推出無膠帶、易撕拉、可降解的環境友好設計包裹。(歐萊雅供圖/圖)
正是這份與眾不同,甚至鬧出了快遞員擔心包裹“弱不禁風”而用膠帶加固的烏龍事件。這也讓歐萊雅意識到:推廣環境友好設計包裹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不斷地加強宣傳和教育,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這種環保的理念。
在馬拉松中段特別容易出現“撞墻期”,體力與心力都達到身體負荷的瓶頸。此時“兔子”(配速員)至關重要,幫助跑者在比賽中保持穩定的節奏,帶來心理上的安全感和信心?!皻W萊雅甘愿扮演馬拉松比賽中‘兔子’的角色,”歐萊雅中國及北亞首席可持續發展官樸智鮮始終認為,“只有堅持不懈地教育、告知并提供可持續的消費機會,才能與生態系統中的所有利益相關者用美的力量驅動世界?!?/span>
可持續落地需要消費者、快遞行業等各方共同努力,提高對可持續理念的認知和重視程度,如突破重重難關的環境友好設計包裹成功在2018年雙十一購物狂歡節實現了項目的應用落地。后來,歐萊雅又面向大學生發起了此類包裹的綠色設計涂鴉大賽,廣納創意,將年輕力量融入可持續發展進程。2023年全年,歐萊雅中國已經寄出了此類快遞包裹約1億件。同年,歐萊雅攜手商務部《可持續發展經濟導刊》與中華環?;饡?,正式聯合發布《日化行業推動可持續消費行動指南》,這也是中國日化行業內首個可持續消費領域的指導性文件。
啟動奔跑輕而易舉,只需邁出雙腿的勇氣。而要隨著歷史的進程,不斷堅持初心修正前行的最佳路線卻絕非易事,千萬次抬腿擺臂,難免讓人感到疲憊,長跑的中間階段則是對耐力與心態的雙重考驗。
在“知行合一“的雙輪驅動下,歐萊雅如同一位不斷精進技藝的跑者,攜手行業專家,聯動公眾,積極探索更科學、高效的綠色商業模式,一呼一吸之間,通過一點一滴“跑”向可持續的明天。
跑團擴列:從“一群人”到“所有人”
近幾年,被價格綁架而過度消耗的時代正在落幕,在力所能及范圍內充值的新潮流已到來。越來越多人開始意識到,每一次消費選擇都與地球的未來息息相關。
“可持續消費”漸成風尚,“脫碳青年”逐步出圈。短距離出門選擇走路、在外吃飯拒絕一次性餐具、拒絕過度包裝的產品都在成為Z世代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今天,那些成為年輕人“心頭好”的品牌,大都在基因里寫滿了無限創意和深刻共情。它們不僅僅是商品的提供者,更是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塑造者。Patagonia將環保理念貫穿50年的品牌發展周期,每一件衣服都享受終身保修服務,被消費者親切地稱為“縫縫補補又三年”;Nike讓每一雙舊鞋都獲得新生,還推出0膠水、可拆卸的鞋子,許多Z世代年輕人已先后“入坑”。
正如歐萊雅與共益企業BottleDream聯手發布的《2020個年輕人如何看2030:中國年輕人“明天觀”報告》所描述的那樣,這些充滿熱情、敢于行動的年輕人,被賦予了一個美麗的名字——“明天合伙人”。歐萊雅希望通過這個項目,激勵更多的年輕創新者和社會力量加入到這個行列中來,一起成為推動未來變革的“明天合伙人”。
但難題也同時襲來:真正的可持續產品越來越難識別。企業會不會說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致?選擇難、性價比低、信任難、不便捷……愈發清醒的消費者開始發出疑問。2024年,在上海碳博會的Z世代可持續消費平行論壇暨2024“明天合伙人”論壇中,歐萊雅就把話筒交給了年輕人,一起聊聊:面對可持續,“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應該怎么辦。
“聊點新‘花’樣”——Z世代可持續消費平行論壇暨2024“明天合伙人”大會。(歐萊雅供圖/圖)
“擁抱可持續消費就是擁抱今天和未來的消費主力軍?!边@也是歐萊雅北亞及中國公共事務總裁蘭珍珍在多個公開場合反復說的一句話,她也驚喜地觀察到自己的孩子對于可持續消費的熱忱。女兒在點飲料的時候,也會使用可多次循環使用的竹子吸管,并特意向店家備注不要一次性吸管,還專門給蘭珍珍講解什么材質的吸管才是環保的。
2021年,歐萊雅中國與上海自然博物館合作打造了“什么是多樣星球”大型沉浸式互動游戲,觀眾可以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探索物種棲息地、食物鏈等各種知識,歐萊雅也在此互動過程中向觀眾傳播“尊重自然,保護生物”的理念,讓可持續不止于“說教”。
此時的歐萊雅,是經驗豐富的跑團領跑者。通過洞察年青一代在消費選擇上的困惑與需求,專注于破解這些難題,為通行者們掃清障礙。
那么,如何讓消費者做出真正“綠色”的選擇?
歐萊雅推出環境影響五色盤(PIL),從14個方面(如溫室氣體排放、水資源短缺、海洋酸化和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等)衡量歐萊雅產品在其生命周期的每個階段對地球的影響,以直觀和可對比的方式為消費者呈現了產品對環境的影響,包括詳細披露每件產品的整體環境評分、碳足跡和水足跡、生產與包裝情況,以及產品社會責任方面的信息,通過這些指標為產品從A到E劃分五個等級。其中“A”級對應著歐萊雅所有同類產品中對環境影響最小的產品,環境影響程度隨等級依次遞增,“E”級對應所有同類產品中對環境影響最大的產品。這是歐萊雅聯合11位科研專家結合歐盟標準指南研發的系統,在2023年4月被引進中國市場。
歐萊雅推出環境影響五色盤(PIL)。(歐萊雅供圖/圖)
歐萊雅的可持續“跑道”從品牌的理念出發,然后到設計生產,直到消費者的購買場景和使用習慣結束,形成一個真正可持續的閉環。
在上海歐萊雅PRO全球旗艦沙龍店,一款可持續產品讓人印象深刻。這是曾躋身《時代》周刊全球100大最佳發明之列的節水洗護發神器L'Oréal Water Saver,它的出水方式是通過沖撞的方式,使沖洗時的洗發水與護發素等產品都包含在水流中,節水率高達69%。
歐萊雅的包裝設計遵循3R原則:Reduce減量化、Replace可替換、Recycle可回收。在設計時減少包裝的尺寸和體積,意味著減少資源的使用。而減重可以通過補充裝或可替換裝來達到輕量化的目標。比如,歐萊雅旗下品牌科顏氏的明星產品高保濕霜就推出了環保補充裝,用“續杯”代替購買。在保持原有配方和使用體驗的同時,實現減塑61%。
歐萊雅的包裝設計遵循3R原則:Reduce減量化、Replace可替換、Recycle可回收。(歐萊雅供圖/圖)
關于可回收,值得一提的是,歐萊雅與供應商通過不斷地驗證和優化設計聯合開發了一個塑料彈簧來替代傳統的金屬彈簧,從而使得歐萊雅大金瓶的泵頭實現100%可回收。歐萊雅此舉每年可節省413噸原生塑料,約等于1/24個埃菲爾鐵塔的重量。
除了在生產端和消費端付出努力,歐萊雅還關注到廢棄物處理的問題,這就像長跑的最后幾百米,只有堅持沖刺,才能收獲最終的好成績。其實,歐萊雅從2018年開始,就率先在門店推行空瓶回收計劃。2024年,歐萊雅積極依托現有的廣泛公共智能回收網絡,攜手合作伙伴愛回收打造了美妝空瓶回收新模式,開創性地推出了國內首個面向公眾的美妝可回收物標識,致力于提升消費者對美妝塑料空瓶可回收價值的認知,并讓回收更加簡單,讓消費者參與更加廣泛。
歐萊雅攜手愛回收為美妝行業打造空瓶回收新模式。(歐萊雅供圖/圖)
人,才是可持續理念最大的驅動者和傳播者?!皢未颡毝贰辈皇菤W萊雅的初衷。從“一群人”到“所有人”,歐萊雅希望將可持續消費的理念深深鐫刻在其所能觸及的每一處角落。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也是歐萊雅進入中國第27年。從巴黎走向中國,歐萊雅生根發芽,步步生輝?;赝瘘c,歐萊雅在中國市場推動可持續消費的軌跡,與時代變遷和消費者理念同頻共振。
當越來越多人開始切切實實關心身邊的美好和窗外的樹枝時,可持續的追求就有了更廣泛的意義。正如歐萊雅北亞總裁及中國首席執行官博萬尚所說:“歐萊雅深信,美麗與責任并行不悖。我們致力于為每一位消費者打造充滿可持續之美的生活方式?!?/span>
歐萊雅北亞總裁及中國首席執行官博萬尚。(歐萊雅供圖/圖)
美麗從未停歇,可持續直達未來。在這場追求長期主義的“綠色馬拉松”中,歐萊雅全力以赴。
網絡編輯:kuang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