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演過的至今不到10部,黃禮孩為何扎根詩劇
在國內,大多數人提到詩劇,還是在1920年代左右,當時產生的一批詩劇作品如郭沫若的獨幕詩劇《黎明》、白薇的三幕詩劇《琳麗》等打開了現代詩劇之門,之后其他詩劇作品也慢慢散見于刊物之上。
在《成連與伯牙》劇中,她本來想做立體屏幕,增強詩劇的空間感,最后也是因為經費原因,只做了單面屏。
責任編輯:劉悠翔
兩塊不規則形狀的大屏錯落豎立在階梯之上,盡頭是茫茫一片蘆葦,它們正搖曳在南方秋天的夜里。身著白衣的演員緩緩拾級而上,那是青年時期的伯牙。他剛在東海一座空無一人的島嶼上完成自己的悟道時刻,高山流水的琴音自他手中傾瀉而出:“狂喜近似一種透明/又拒絕一切相似/當我演奏/我的雙手有如大山/落下之際卻是流水的輕柔?!?/span>
觀眾席的第一排,幾個孩子坐在過道的小馬扎上,他們此前被舞者夸張的肢體語言吸引得咯咯笑,此刻則被劇情氛圍所感染,正安靜地望向舞臺上方的演員。
這是詩人黃禮孩創作的詩劇《成連與伯牙》演出的最后一幕。詩劇指的是用詩性的語言寫成的戲劇,在這部詩劇中,黃禮孩以一種獨特的想象呈現了一代琴師伯牙的學琴之路,其間,伯牙遇到的現實困境,周圍人的引導、緊逼、誘惑使他陷入掙扎與迷茫,但他終究還是在茫茫天地中聽到了來自內心深處的聲音,得見自我。
詩劇《成連與伯牙》中,伯牙求索內心的答案。游堅 攝
演出置于一個開放的公共空間。詩劇舞臺位于廣州白云區圖書館外的階梯上,像是古羅馬演出場所的一種倒置?!肮帕_馬是人坐在高處,下面表演,我們是反過來的?!秉S禮孩說。
選在這個場所演出最初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其他室內空間條件有限,但黃禮孩與導演團隊一商量,覺得戶外反而適合。階梯“有一種空闊、遼遠的感覺”,這部詩劇需要有天人合一的效果,“所以它要有這個空間往外打開?!睂а蓐惥ЬЦ嬖V南方周末記者,她特別喜歡階梯的線條,像是琴弦。
公共的開放空間也生發出一種意外的效果。詩劇是公益性質,演出當晚又正值周六,不少鄰近居民也帶著小朋友前來觀看,幾乎沒有提前離場的?!罢f明這個東西還是吸引到他們了?!秉S禮孩說,而能引起好奇,就已經達到他的預期了。
近些年,黃禮孩在做詩劇的各種嘗試。2020年,作為策劃人的他將葉芝的詩劇《伊美爾唯一的嫉妒》搬上舞臺。兩年后,他又提出“詩劇的讀法”這一概念,將詩劇的舞臺化做成系列。2024年10月底,《成連與伯牙》作為“詩劇的讀法”第三季的項目進行演出,11月中旬,該詩劇又入選“第四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學周”展演項目進行二次演出。
“我的目的,當然就是實驗性,從無到有,從少、非常稀缺,到開始零零星星的有,讓更多人知道,”黃禮孩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我覺得這個時候是中國創作詩劇好的契機?!焙芏嗳寺吹皆妱〉目赡苄?,“這個事情還有很大的空間”。
《高山流水》前傳
法國小說家帕斯卡?基尼亞爾曾看過伯牙學琴的故事。令他著迷的是伯牙的師父成連的最后一課:他帶伯牙去東海尋找師父方春子,卻將伯牙獨留在荒蕪的海島上。春秋時期的這段歷史跨越兩千多年的時光,讓他生發出新的夢境與思考。圍繞伯牙學琴的故事,帕斯卡?基尼亞爾杜撰了師徒二人的對話與回憶,寫下了《成連的最后一課》。
若干年后,這個故事觸動了黃禮孩的心。小說家對春秋時代那些人物超乎尋常的想象為他打開新的空間。以往大多數人只知道伯牙與鐘子期的知音之交,對成連并不熟悉,但伯牙如何成為伯牙?這令他倍感好奇?;赝呵飸饑甏?,那些諸如荊軻、程嬰之類的人物身上的俠客精神、一諾千金的品格讓他感懷萬端,在那些歲月里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