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胺項目四年復活,吉林市化工污染調查
在工人接二連三中毒之時,康乃爾并沒有出面解釋。而它為什么在有關部門批準投產后不久就要嚴格整改呢?
責任編輯:吳傳震 助理編輯 溫翠玲
繼2005年松花江污染事件之后,吉林市再次出現化工污染事件,自4月23日以來,已造成數百人中毒,161人住院。與2005年相似的是,這次的“肇事嫌疑者”也是吉林市內的苯胺工廠
“毒氣”彌漫
救護車刺耳的鳴叫穿破窗戶,馬大姐的心再次顫抖起來,她習慣地向窗外望去,這已經是今天的第五個,衛生所門前聚集著焦躁的人群,心情沉重地往救護車上一次次抬人……
半個多月來,馬大姐的神經已經接近崩潰邊緣。她的窗戶正對著吉林化纖集團職工居住區里的小衛生所,中毒的職工一般都先安置在這里做簡單治療,病危的病人再由救護車送往市區的職業病醫院或中心醫院。
吉林化纖集團位于吉林市區北部的經濟開發區,松花江水從工廠區的東側流過。
馬大姐在吉林化纖集團剛成立時就來到這里上班,二十多年下來,這片區域一直沒有發生過什么大規模公共安全事故。馬大姐記憶中,除了2003年SARS,全國人心惶惶之外,這里的人們一直生活得很平靜。即便是2005年中石油下屬的吉林石化發生爆炸事故,由于事故地點距離較遠,這里的人們也沒受到什么影響。
但她完全沒有想到,2005年發生在吉林市區里的爆炸事故,日后將會影響到她的生活。
2006年,街坊鄰居們告訴馬大姐,工廠生活區的對面要建一家苯胺廠,容易污染環境,動員她一起去反對。結果,這家工廠的老板對吉林市經濟開發區的領導承諾,只要居民們不反對建廠,將會把化纖集團的職工居住區搬遷到市里,于是,馬大姐開始和大伙滿心歡心地等待搬遷了。
2009年3月30日,這家苯胺廠歷經3年周折,終于開始投產,搬遷的事情也已無人提起。
4月23日,化纖廠各車間里的工人們開始出現不同程度的眩暈、惡心癥狀。
住在馬大姐家隔壁的是吳家姐弟,弟弟吳勁在腈綸廠工作。一開始,他和其他工人一樣,都沒太當回事,大部分人都依然堅持工作,畢竟“之前也有過中毒的事情發生,因為化纖廠生產過程也會有化學毒物出來”。
但到了4月27日,吳勁開始感到恐懼。上晚班時,剛剛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