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龍頭,正攪動新四化的下半場
汽車已成為人們出行的重要一環,無論是長途出游還是城市出行,自駕、打車等成為大部分人的首選。如果穿越回到過去,和70年前的人們提起如今的日常,恐怕在許多人眼里,這無異于癡人說夢、天方夜譚。
上世紀50年代,新中國第一批國產汽車才剛駛出裝配線,結束了“中國不能自己制造汽車”的歷史,一部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史從此開始記錄。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落后于歐美上百年”的陰影籠罩著中國汽車工業。到了1978年,全國共生產汽車14.9萬輛,其中轎車僅為2611輛,年度汽車產量僅占世界的0.35%。
短短幾十年間,中國汽車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中國已成為全球主要的汽車消費市場,國產車企中涌現出一批頗有建樹的企業。在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浪潮之下,中國汽車工業更是實現了“換道超車”,從跟隨到創新,從“落后百年”到“全球領先”。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曾提道,8年或10年前談論電動車,大家可能還有很多質疑;但今天全球都在談電動車,大家都覺得是共識。
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汽車產銷量均超3000萬輛,連續15年穩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均超900萬輛,連續9年全球第一。而在近日,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迎來重大里程碑。2024年11月14日,中國新能源汽車年度產量首次突破了1000萬輛,中國由此成為全球首個新能源汽車年產量達到1000萬輛的國家。
當人們在討論新能源汽車時,誰也繞不開這家從廣東深圳起家的汽車企業——比亞迪。將“Build Your Dreams”(構建你的夢想)印于車上的比亞迪,以先行者姿態引領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前行。
上半場:“十年寒窗”的準備
近日,比亞迪迎來了一個歷史性時刻,公司成功完成了第100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下線,成為全球首家達成這一里程碑的車企。
作為全球新能源汽車龍頭,比亞迪的“強”早已是有目共睹。深入了解這家企業會發現,比強者光環更耀眼的,是其骨子里的“敢”,敢于先行、敢于堅守、敢于創新。如今的新能源汽車“強者”,從500萬輛到1000萬輛的跨越,它僅用了15個月。而在從零到一、到500萬輛的道路上,比亞迪整整花了15年時間。
對于創業之初的故事,王傳福曾提過,“作為年輕人,我們不安現狀跳出來了。彼時的深圳也有這樣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我們沒有資本和背景,就憑著熱血和干勁在闖?!被仡櫛葋喌系脑燔囀?,實際上從2003年起,這家企業才真正踏足汽車行業。放置在擁有數百年發展歷史的汽車行業中,這家企業同樣像是一位“不安分的年輕人”。
2003年,比亞迪已成為全球第二大充電電池制造商,察覺到中國汽車保有量的迅速增長后,其從手機電池行業轉戰汽車行業,收購西安秦川汽車有限責任公司。
當時馬路上的車輛絕大部分仍是國外品牌,中國的發動機技術落后幾十年,無論再怎么努力追趕,技術與口碑都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進行建設。比亞迪這位“不安分的年輕人”,在察覺到能源、環境等變化趨勢后,提出了要做新能源汽車。
“連駕照都沒有的人要去造車”“把電池裝在汽車上簡直可笑”“如果不放棄這個想法,就把所有股份拋掉”等質疑和嘲笑不絕,直到真正造車初期,比亞迪也經歷著許多的不容易,首款嘗試的車型“石沉大?!?、不斷“拆車”研究技術、十年沉寂艱難前行。但是,只要路走對了,就不怕遙遠。
盡管艱辛,比亞迪并未停下在新能源領域的研發腳步。2008年,比亞迪推出全球首款不依賴專業充電站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F3DM;2010年,比亞迪推出全新電動平臺e平臺1.0版本,并基于e平臺上線了第二代插混技術。
人們常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堅守多年的比亞迪,終于迎來了那個機會。2012年,中國政府出臺《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將新能源汽車列為中國汽車行業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2014年,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商業化元年,新能源汽車呈現爆發性增長。
十年磨一劍的比亞迪,在迎來電動車春天的同時,也把國產電動汽車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比亞迪是全球唯一掌握電池、電機、電控及車規級半導體等新能源車全產業鏈核心技術的車企,使得比亞迪擁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及成本把控能力。
堅持了18年磷酸鐵鋰路線的比亞迪,在2020年推出了刀片電池;堅持17年插混技術路線后,在2021年實現DM-i超級混動;堅持11年電動車平臺化路線后,在2021年發布e平臺3.0。此外在2023年,比亞迪發布易四方技術,實現了19年前的四電機創想。
何為比亞迪的“第一”秘籍——把對的事堅持做上十年、二十年,聽著容易做著難。時勢造英雄,既是天時地利的助推,也是英雄的“十年寒窗”,保有初心與野心。
下半場:做“難而真”的智能汽車
秉承“技術為王、創新為本”的發展理念,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擁有二十多年的技術積累。截至目前,比亞迪累計研發投入超1600億元,單看2024年前三季度,比亞迪研發費用便是333億元的高額度。
數據顯示,比亞迪研發人員近11萬名,是世界上研發人員最多的車企,全球累計申請專利超4.8萬項、授權專利超3萬項,獲得專利金獎4項,平均每個工作日專利申請32項、專利授權15項。對于比亞迪的技術創新,王傳福曾多次介紹道,比亞迪有技術“魚池”,里面有各種各樣的技術,市場需要時就撈一條出來,新能源車、軌道交通都是“魚池”里的大魚。
而在汽車行業“新四化”發展浪潮下,智能化也成為行業關注重點之一?!爸悄芷囀情L了腿的超級手機,燃油車作為機械汽車,不可能產生真正的智能網聯汽車,一定是在電動車上才能發展?!痹缭?018年,王傳福就提出新能源汽車“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能化”的概念,這一觀點在今日已成為行業內的共識。
在新能源汽車的上半場,比亞迪拿到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面對“智能化”這一下半場議題,這家新能源汽車龍頭再次提出了創新想法,希望做出“難而真”的智能汽車。王傳福對外表示,比亞迪將投入1000億元,用于發展人工智能和汽車相結合的智能化技術,實現整車全面智能化進階。
區別于其他車企,比亞迪更注重的是整車智能,除了智能駕駛、智能座艙,還包括智能底盤、智能動力等“基建”。真正的智能駕駛,應該是基于車輛與環境的全面感知與理解,通過智能化的決策與控制,實現車輛的安全、高效、舒適行駛。
王傳福提道,做真正的智能汽車就像是蓋房子一樣,需要有堅實的基礎,智能汽車的“地基”就是電動化,比亞迪把三電系統放在研發首要地位,基礎扎實了才有底氣談智能化,這也是比亞迪選擇發展“整車智能”的原因。
璇璣架構是比亞迪打通電動化與智能化,實現整車智能的重要一環。它是比亞迪提出的行業首個智電融合智能化架構,由一腦(中央大腦)、兩端(車端AI和云端AI)、三網(車聯網、5G網、衛星網)、四鏈(傳感鏈、控制鏈、數據鏈、機械鏈)組成,使車輛能夠像高級智慧生命體一樣全面感知、集中思考、精準控制和協同執行。
此外,相較于單一的駕駛智能化,比亞迪的天神之眼高階智能駕駛輔助系統以中央計算平臺為核心,協同周邊分布式域控,具備整車各類傳感器的高度融合感知能力,首創提出控制算法的分布式布局,極大地提高了整車智駕感知-決策-控制的響應速度和駕駛體驗,讓整車智駕真正做到在危險發生前盡早識別、盡快糾正、精準控制。
回顧比亞迪決定投入新能源汽車的那刻,它與一般車企從起步開始,便選擇了不同的賽道。如今選擇發展“整車智能”的比亞迪,不僅是在比車內某項體驗的絲滑順暢,更是比誰能將智電融合更全面,讓“智能化”不只是乘車體驗的形容詞,還要真正變成對新能源汽車的描述語。
讓智能從技術變成每個人觸手可及的服務
在智能化“拼圖”的拼接上,比亞迪堅持獨立自主研發與開放合作雙線進行。
在2024年廣州車展前夕,比亞迪發布的方程豹豹8搭載華為乾崑智駕ADS 3.0,可實現“車位到車位”的全場景貫通,全程自主應對閘機、環島、窄道掉頭等復雜場景,并支持離車泊入、泊車代駕、遠程挪車等多種智能泊車功能。在智能座艙方面,比亞迪夏和騰勢Z9均搭載了DiLink 150智能座艙,而豹8座艙部分還配備了方程豹硬派專屬AI智能座艙,并采用4nm制程的BYD 9000芯片。
麥卡錫《2024中國汽車消費者洞察》顯示, 領先的智能化優勢已經成為中國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受消費者青睞的主要原因。在相關調研中,65%的被調查者選擇了“更先進的自動駕駛功能”,62%的人則選擇了“智能座艙體驗更好”。
在新能源汽車智能化發展之下,人們也在思考,是否有一天智能化成為汽車的標配,就像智能手機的發展一樣。不過在現階段,這樣的想法可能還為時尚早,技術、成本等考驗著許多汽車企業。
作為行業龍頭的比亞迪,正大膽邁出了這一步。2024年1月,在比亞迪夢想日發布會上,有一個聲音直擊用戶心扉——“未來比亞迪20萬以上車型都能選裝高階智駕,30萬以上車型將實現全面標配”。
在集中資源攻克高階智能駕駛的前沿技術,力圖提升自研能力的同時,比亞迪正著手讓智能駕駛技術普及至更多價位的車型。正如它在這幾年已經將新能源技術搭載在了不同價位、不同定位的車型之上,讓更多人開上安全放心、價位合適的新能源車一樣。
在上半場,比亞迪用行動展示了一家行業龍頭的責任與擔當,一手技術領先、一手科技普惠。在智能化的下半場,這家行業龍頭仍在堅守其初心和野心,開啟下一個華麗篇章。
(文中圖片由比亞迪提供)
網絡編輯:kuang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