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江城與它的化工廠

化工產業無時無刻不伴隨著風險,其涉及到水污染、氣體、土地等方方面面。但是這些“一般人不會太注意”。

責任編輯:吳傳震 助理編輯 溫翠玲

通過重化工業發展拉動經濟增長是中國許多城市的慣用模式,吉林這座化工城也不例外,然而,增長極限的因素———生態承載力、環境污染等問題時刻提醒著它們,吉林市也在試圖改變這種狀況

5月的吉林市已綠草如茵,水鳥不時滑過松花江江面。一塊塊紅色的廣告牌——“苦干三年,再翻一番”——矗立在松花江南岸,夕陽之下,其巨大的倒影映在松花江上,對面就是吉林市政府。

吉林市,這座中國版圖上惟一與省同名的城市正獲取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增長動力——化工工業的高速發展。松花江畔的這句公司口號式的廣告提示著這種動力。

通過重化工業發展拉動經濟增長是中國許多城市的慣用模式,吉林這座化工城也不例外,然而,增長極限的因素——生態承載力、環境污染等問題時刻提醒著它們,吉林市也在試圖改變這種狀況。

吉林市對2005年那場爆炸記憶猶新 圖/CFP

三年翻一番

毫無疑問,吉林市是此波化工行情的受益者。從2006年開始,伴隨著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中國的化工產品價格也在節節攀升。吉林石化的一位內部人士說,當年有的化工產品價格甚至能達到原材料成本的5至6倍。

正是這種良好的市場態勢給了吉林市一針強心劑。2006年,當吉林市第一次提出“奮斗三年,總量翻番”的目標之時,這則誓言并未獲得大多數人的認可。知情者說,當時人們的判斷源于過去幾十年內,吉林市的經濟發展并未走出低谷。“吉林的矛盾就在于經濟總量與城市規模的不匹配。”一位長期觀察吉林經濟的專家說。吉林市的主政者看到,吉林市要突破經濟增長瓶頸,必須大規模引資。這條最直接的途徑曾被無數中國內陸省份試驗成功。

從2007年開始,吉林市的招商隊伍遍布“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灣”區域,他們甚至遠赴俄羅斯推薦項目。吉林的支柱產業——石油化工成為招商的重點。吉林市的化工產業占據經濟總量的半壁江山。

吉林市得天獨厚的化工產業發展條件——良好的松花江水源、電力、礦產資源,讓其成為很多化工企業的青睞之地。2005年,美國《福布斯》雜志為此還專門推薦吉林——中國最適宜開設工廠的城市。

與此同時,整個化工產業的布局變遷也為吉林帶來了機遇。沿海以及境外越來越嚴苛的環境標準,也讓境內外的化工企業開始大規模選擇內遷。經濟增長的激情、企業的自我需要,當這兩點碰撞在一起的時候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