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壓力中重拾興趣愛好:玩一會兒也沒關系
長大后我慢慢意識到,并非所有人都擁有享受興趣愛好的權利,也開始理解父親的前后不一。但和父親不同的是,我選擇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盡情宴請小時候的自己,以彌補為適應社會而步履匆匆的線性時光。
責任編輯:溫翠玲
其實我一直是個興趣愛好廣泛的人。
從小我就喜歡看書,漫畫、歷史、心理學、經管……我都看,甚至每天晚上還會畫畫、寫寫隨筆。再大一點,我愛上了手工串珠、縫紉衣服……家里有一個大紙簍,里面放著五顏六色的布料和五光十色的玻璃珠,玩具縫紉機被我踩得火花四濺。六年級的時候,我還報名學了吉他,彈唱羅大佑的《童年》,在“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歌聲中,我也和自己的童年道別。進入初中,有了升學壓力,興趣愛好開始變得遙遠。
第一次感受到興趣愛好的離開是在初一的寒假。元宵夜,月正圓,花燈照亮了整條步行街,人頭攢動中我嘗試健步如飛,卻被父親的大手一把拉?。骸澳慵笔裁醇?,人太多,慢點走?!?/p>
我興奮地指向書店:“我要去買書,再不去要關門了!”我想著買兩本課外書,寒假還剩幾天,還能再看幾天。
“買書,買什么書?”父親拉我拉得更緊了。
時間過去太久,我已經記不清書名了,只記得是兩本歷史方面的書。雖然記不起書名,但接下來的畫面卻讓我記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吳依蘭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