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震毀小村“遭遇”聯合國
“就像人們很窮的時候,你對他說,砍樹會破壞環境,他一定不會聽你的……但籌錢建房還是搞垃圾分類,這不是非此即彼的問題,我想我們需要更多溝通?!?/blockquote>責任編輯:鄧科 助理編輯 陳軍吉
四川廣元馬口村,是國務院扶貧辦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災后重建的19個試點貧困村之一。在“重建更美好、更綠色的生活”的理念下,聯合國在當地援建了垃圾分類回收、清潔能源、人畜分離等基礎設施,也鼓勵著村民發揚基層民主,自主規劃重建,管理重建資金。
不過,這些“國際經驗”,令亟待重建的村民們覺得跟自己的生活“有點遠”。
據悉,馬口村的經驗成熟后,將被推廣到整個震區范圍內的4834個貧困村。“知道咱們村跟聯合國有什么關系嗎?”在四川廣元市的馬口村,記者問村民們。
有人說,“是啥子愛心工程嘛”,也有人搖頭說“不曉得”,最靠譜的回答來自馬口村二組一名正在給自己房子砌墻的村民,他停下手上的活,站在二層,很有把握地跟南方周末記者說:“知道知道,來過的,有個孟加拉人……”
2009年5月13日,川震周年之際,這個叫南書畢(Subinay Nandy)的孟加拉人,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駐華代表處國別主任,與國務院扶貧規劃財務司司長徐暉和其他工作人員一同來到馬口村。這里是國務院扶貧辦和UNDP災后重建的19個試點貧困村之一。
村民們對去年9月的援助項目啟動儀式記憶猶新。那次天降大雨,道路泥濘不堪,加之坡陡彎急,汽車幾難行進。村支部不得不發動大批群眾用煤渣鋪路,艱難地把聯合國的客人接到村中。“他們(聯合國人員)都很受感動。”馬口村所在的三堆鎮書記左家友說。而據馬口村支書王憲烈介紹,截至目前,此項目為馬口村帶來援助資金123.5萬元人民幣。
干凈的分類垃圾箱
幾天前,馬口村“災后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