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式”干部當分類治理:實干重要,干什么更重要丨快評
還有考評與激勵的問題,就是干部做事的容錯性有多大的問題。做事情永遠是不做不錯,少做少錯,多做多錯。挑實干者做事情過程中的毛病與姿勢不優美之處,吹毛求疵,上綱上線,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必須把這樣的不良風氣打下去。鼓勵實干,就是要看到實干者的貢獻,并且不吝獎賞與激勵,讓實干者既有安全感,又有盼頭。
最后,必須說明,干什么也重要,甚至更重要。所謂實干,應該是著眼于依法行政,保障權利,提升法治與公共治理水平,創造對企業家友好的營商環境,取消過度管制、不當管制,激發市場活力,對人民群眾創造財富、追求美好生活,不制造障礙,且提供便利,從而提升全社會的福祉,而不是濫用權力,設租尋租,抬高社會成本。
責任編輯:辛省志
近日,人民網刊文,梳理多地對“躺平式”干部進行畫像及治理:昆明市細化了安于現狀、故步自封、不敢擔當、拖沓應付、工作標準低、推諉扯皮等9類“太平官”形象;湛江市麻章區總結出拈輕怕重、躺平甩鍋、空喊口號、敷衍塞責等8類“躺平式”干部;遵義市紅花崗區設置“蝸牛獎”,針對辦事拖沓、敷衍塞責、漠視群眾利益、問題整改不力等6種情形……
一個更基本的問題是:某些干部何以選擇“躺平”,或者,“躺平式”干部是如何出現的?只有理解了真實的發生機制,才能找到可能的解決之道。這是多個因素協同作用的結果。
人的智力、能力與執行力等都是正態分布的。在一個社會中,能力與執行力超強的自我驅動型(A人)是少數;能力與執行力極差、無自驅、天生得過且過的也是少數(C人);絕大多數人居于中間,能力、執行力、自律與自我驅動力處于兩者之間,需要激勵與他律,有好的激勵能出活,沒有好的激勵效率會下降,甚至不乏變老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吳依蘭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