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養護農村公路?

農村公路設計的壽命大約為八到十年,已建成的公路已大批量地進入養護高峰期。

三省面臨的共性問題主要是:養護資金需求與預算安排不夠銜接、養護資金不能及時到位、養護支出標準有待提升等,村道的養護資金投入最為不足。

國家要盡快出臺政策將新能源車納入公路建設養護的責任承擔體系。

責任編輯:張玥

中國農村公路總里程達到460萬公里,長度可繞地球赤道115圈。視覺中國/圖

中國農村公路總里程達到460萬公里,長度可繞地球赤道115圈。視覺中國/圖

在長達二十余年的“大基建”之后,中國建立起密集的公路網,眼下,很多公路已慢慢步入維修期。

2024年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的一份研究表明,當前全國普通公路每年養護管理資金需求缺口在50%左右,全國有40%左右的普通公路陷于“列養但無錢養,應修但無錢修”的情況,公路養護資金缺口仍有擴大趨勢。

其中,農村公路是覆蓋范圍最廣、公益性最強的,占中國公路總里程的85%,是農村地區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交通方式。2024年11月29日,國務院發布的《新時代的中國農村公路發展》白皮書介紹,十年來,新改建農村公路250余萬公里。截至2023年底,農村公路總里程達到460萬公里,長度可繞地球赤道115圈,十年間增長21.7%。

相比市政道路,農村公路受限于縣級財力,缺乏養護資金的情況更為嚴峻。

2022年,浙江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副院長高琳發現財政領域較少關注到公路基礎設施養護的問題,隨即成立了“公路養護財政管理團隊”,在長三角省份下屬縣市設立調研基地,每年假期展開調研、持續跟蹤,并將調研對象拓展到了長三角、珠三角及西南地區的三個代表性省份。

他調研發現,地方政府在公路基礎設施領域存在“重建輕養”觀念,養護資金來源單一、增長乏力,公路資產沒有建立資產報告及信息披露制度,也存在社會資本引入不足等問題。

2024年12月2日,關于農村公路養護情況,南方周末記者專訪了高琳。

“重建輕養”

南方周末:為何中國農村公路長期存在“重建輕養”的情況?

高琳:我理解主要有三個方面原因,一是過去的農村公路建設主要在于補數量短板。農村公路包括縣道、鄉道、村道,量大面廣,公共性強,依賴財政投入。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農村公路條件很差,特別是縣道、村道。我的老家在江西農村,小時候到鎮上上學走的都是泥巴路。2000年后,在公共服務均等化國家戰略的驅動下,國家開始重視并解決農村公路供給不足問題,由此進入農村公路大規模建設期。

二是長期以來,各級地方主政官員存在“建設才是發展”的觀念,對于存量基礎設施養護重要性認識不足。加上地方官員政績考核是增量考核導向,地方政府需要不斷增加投資新建基礎設施來體現政績,往往是等到出了故障才介入維護,缺乏主動養護和預防性養護意識。

三是跟財政基礎管理制度有關。微觀上,公共基礎設施項目上馬時,融資概算只測算建設成本而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