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華的2024年度書單
衛西琴與其他來華的外國人不同,他喜好中國衣服,終年穿長袍馬褂、布襪皂鞋,頭戴一頂尖瓜皮帽;手中老是拿一把芭蕉扇,九、十月的天氣了,秋涼陣陣,他還不住地搖扇。
責任編輯:劉小磊
黃冬主編:《誰人曾與評說:衛西琴紀念暨評論文集》,福建教育出版社2023年12月
衛西琴(Alfred Westharp,1882—1952,又名衛中),堪比怪杰辜鴻銘。只不過他倆反著來了,辜鴻銘留學英德,衛西琴卻從德國跑到中國來弘揚孔孟之道。尤其在山西,深得閻督軍的賞識,給了他創辦外國語言學校的機會。1907年,衛西琴以研究德國歌劇作曲家彼得?溫特爾(Peter Winter,1754—1825)的生平及作品的論文,獲得慕尼黑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按說音樂該是他的專業,但他在中國是如何彈琴的呢?據梁漱溟親見:“他用一架大鋼琴奏貝多芬的樂曲,在未演奏前,他有重重的安排:先把我們聽眾安置在沒有光或光線微弱的地方,意思是要避免光的刺激,然后才能專心靜聽;其次他拿幔子把自己遮起,不讓人看,因為他需要全身脫光,避去衣服的束縛和其他種種刺激;再次告訴我們說:‘在演奏時不得咳嗽,否則我就要很厲害地發怒?!馑际钦f,他在演奏時便是整個生命的進行,倘遇到阻礙、刺激,自然非發怒不可;最后待他演奏完畢時,竟渾身流汗,非立刻洗澡不可。當演奏時,聲調是非常強烈、勇猛,似是最能代表西洋精神的作品?!?/p>
衛西琴與其他來華的外國人不同,他喜好中國衣服,終年穿長袍馬褂、布襪皂鞋,頭戴一頂尖瓜皮帽;手中老是拿一把芭蕉扇,九、十月的天氣了,秋涼陣陣,他還不住地搖扇。
既然是外國語言學校,那他是怎樣教外文的呢?不寫外國字母,只教會話,假如學生不能記憶聲音,只能用中國字注音,這就是衛西琴的外文新教授法。后來從北大來了一個陳儒康,他問學生以前學過多少時間的法文,學生們說是3個月。他又問用什么法子?回答說是新法子。他考察了一下這些學生的程度,連Bonjour(請安)二字能說好的也沒有幾個。
這是怪人衛西琴的一面,其另一面則是對中國的教育提出許多自己的主張及其改進的辦法,如在廣東推行“動的教育”等等。衛西琴的教育理論和教育實驗之所以能在當時的“北上廣”,贏得眾多喝彩,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