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點燈,匯成銀河:一家企業的長期主義公益哲學
“一個人,就是一個家,一個人想,一個人笑,一個人哭?!睆埿⌒∪沼洷旧系倪@句話,像一根針在許陳濤的心上猛地扎了一下。
父母外出打工的張小小面對突然闖入自己生活軌道的許陳濤,并不膽怯。這些穿著黃色上衣的志愿者和老師一起,給他送來文具和零食,也給他單調乏味的日常抹上一絲甜蜜。
當被問及“有什么興趣愛好”時,張小小不假思索地回答“寫日記”,并大方地加以展示。給看日記,這可是父母都難有的“待遇”??涩F實就是這么奇妙。來自陌生人的善意,像一束陽光撞進心房,讓人不由自主地打開心扉。
回看十五年中英人壽“星星點燈?關愛留守兒童公益計劃”(以下簡稱“星星點燈”公益計劃)的“長跑”之路,許陳濤的腦海中浮現出無數個張小小,他們的笑容像陽光般明媚,照得他心里暖暖的。每一個人都能被照亮,再借著光,去照亮別人。
2010年,“星星點燈”公益計劃志愿者為福州市閩清井后中心小學的孩子們帶來“夢想”課程分享。
讓幼小的心靈不再流浪
許陳濤人生第一次感覺自己像個“明星”。那是2010年的時候,他們剛準備離開學校,就被孩子們團團圍住。孩子們高舉著筆和本子,讓他們簽名留念。
當天,他們給孩子們上興趣課,還一起在操場上唱歌跳舞。過程僅有幾個小時,可他們花費了幾個月的時間準備?!爱敃r選的學校,留守兒童占比超過90%?!痹S陳濤說,“我們提前到學校調研,跟校長說明需要怎樣的活動空間、開展什么形式的活動,尋求他的支持?!?/p>
留守兒童的概念,最早由《瞭望》雜志在1994年提出。教育部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義務教育階段農村留守兒童的數量是1550.56萬。數據背后是一個個16歲以下、連續三個月以上由農民父母托留在戶籍地家鄉,通過父、母單方或其他親屬監護的兒童。
社會學家費孝通在《生育制度》一書中提出三角家庭模型,即父、母、子女形成的社會結構。這既是最穩定的,也是最容易破裂的。父母一方的角色長期缺失,將大大削弱家庭的養育功能。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人口流動的加劇,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頻頻引發社會關注。
“天蒼蒼,野茫茫,幼小的心兒在流浪,親愛的爸爸媽媽……遠離祖祖輩輩生活的故鄉,千里之外打工忙?!甭犞鴱埿⌒÷暻椴⒚乩收b這首《留守兒童之歌》,許陳濤感慨萬分?!案改冈谕赓嶅X,留守兒童在物質上其實不比村里其他孩子差,只是比較缺愛。我們的力量是微薄的,但如果能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的關愛,就是舉辦公益活動最大的意義?!?/p>
在活動現場,許陳濤會從細微處捕捉孩子們情緒的變化。有一年,他們邀請乒乓球奧運冠軍樊振東進校做裁判,看孩子們切磋球藝。此前都被大家看好能奪冠的林浩浩同學只拿了第二名。作為比賽主持人的許陳濤看到他眼里的失落,就提議讓他跟樊振東擁抱并合影。林浩浩的難過瞬間就煙消云散。
2016年,在福州市倉山霞鏡小學“星星點燈·乒乓伴你行”活動現場,樊振東和孩子們互動。
如今,林浩浩已步入大學殿堂,仍對當年的比賽記憶猶新?!拔也粌H從樊振東哥哥身上學到為了目標努力進取、奮力拼搏的精神,也從志愿者身上感受到善良和溫暖?!?/p>
這樣的精神養料為留守兒童的成長土壤厚植了安全感和自信心?!读羰貎和踩醒芯俊芬粫赋?,留守兒童心理安全感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會支持的影響。社會支持包括客觀社會支持與領悟社會支持兩個方面。其中,領悟社會支持是留守兒童感受到的來自外界的關愛。
這也是許陳濤參與的“星星點燈”公益計劃的初衷,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讓留守兒童感受到關愛,進而彌補父母外出打工造成的親子疏離感,讓幼小的心靈不再流浪、有處安放。每個孩子都像一顆星星,每位志愿者也像一顆星星,星星守護星星,點亮漫天繁星。
“真的假的?不會收錢吧?”
當梅家輝初次聽聞“星星點燈”公益計劃要給學校捐建關愛小屋時,冒出的第一個念頭是:“真的假的?不會收錢吧?”在確認不用學校掏一分錢,只需提供一個閑置的活動空間后,他感嘆道:“這真是件大好事!”
自1999年起就在鄉鎮小學工作的梅家輝,從基層教師一步步走上學校管理崗位,始終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保持關注。據他觀察,父母都外出打工的孩子比父母一方在旁照顧的,負面情緒會多一些。因此,學校會做家長的思想工作,讓他們盡量留一個在家照顧孩子,或跟孩子保持規律性、高頻次的互動。
關愛小屋的建設,讓留守兒童多了一個情緒的釋放空間。通過設置閱讀、涂鴉、體育器材、多媒體娛樂等功能區,配備圖書、文具、玩具等物資,關愛小屋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課外閱讀、休閑娛樂的場所。
梅家輝還在關愛小屋旁邊開設了心理健康室,讓情緒無法自我疏解的孩子們能進一步得到指導。在他看來,小學階段是孩子心理健康發展的關鍵期,是其看見、理解、接納自己的成長期?!靶切屈c燈”公益計劃的開展為留守兒童排解身心壓力開辟了一個新渠道。
同為鄉鎮小學教師的唐梅自2000年工作至今,對第一次帶領孩子們踏入關愛小屋的場景印象深刻?!八麄兊谝淮慰吹竭@么多課外書,特別興奮?!笨粗鴥裳鄯殴?、笑容洋溢、東摸摸西摸摸的孩子們,唐梅也很高興。
長期在教育一線工作的她,深切感受到現在的留守兒童缺乏的不是物質上的豐盈,而是精神上的滋養。當下,手機依賴是非藥物成癮的主要現象之一,且呈現低齡化現象。長期的親密關系缺失和家庭教育缺位,會讓孩子們更容易將手機視為獲取情緒價值的重要工具。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對全國10個省區市的6000多名學生及其家庭進行調查,結果發現缺乏溫情教育方式、缺乏社交能力、缺乏壓力應對能力及自我認同度低是青少年沉迷網絡的主要原因。而這些也是讓唐梅憂心忡忡的現實問題。隔代監管的有效性難以保證,留守兒童的手機使用時間往往高于非留守兒童,對手機的依賴程度更高。
2016年,“星星點燈·乒乓伴你行”活動在孝感市鄒崗鎮中心小學開展,孩子們一起在關愛小屋做手工。
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轉移留守兒童對網絡的精神寄托,引導他們在面對學習和生活壓力時掌握更多元、更健康的方法,正是“星星點燈”公益計劃在新時代的責任和擔當。
在與志愿者面對面的互動中,留守兒童發現真實世界也有不輸給網絡世界的精彩。兼顧知識性和趣味性的公益課程設計,讓孩子們在富有人情味的氛圍中重拾美好。在捐建關愛小屋的同時,“星星點燈”公益計劃與時俱進地響應教育者的需求、滿足孩子們的追求,讓星星對星星的守護之約不落空、不失效。
據唐梅介紹,因“星星點燈”公益計劃得到去大城市游學機會的孩子們,回到學校后對自己的能力更加認可、對未來也更有信心。她真心希望孩子們能越來越好,也歡迎更多類似的公益項目進入學校?!爱斄硕嗄甑睦蠋?,肯定也有累的時候,但和孩子們在一起,還是蠻幸福的?!?/p>
星星點燈,匯成銀河
作家周國平認為,幸福是活得有意義的鮮明感覺,一切美好的經歷必須轉化為內心的體驗才使人幸福。江志超每次回想起與孩子們一首接一首合唱歌曲時,幸福感就會油然而生。
連續12年以“星星點燈”公益計劃志愿者的身份進校,江志超說:“每一場公益活動,就像我們給孩子們種下的每一顆夢想的種子,我們每一個人付出的真心和關愛,就像點點星光,聚少成多、形成光環,照耀孩子們的心田?!?/p>
他希望能將更多的關愛送給更多需要被愛的孩子。王宣梅對此也深有同感,她持續做了8年的志愿者,見證了許多原本內向靦腆的留守兒童在外界的關愛下,重新發現自己的愛好與特長,獲得展示才藝和專業學習的機會?!爱斘覐暮⒆觽兡樕峡吹较M墓饷r,我覺得做再多都是值得的?!?/p>
如此善行義舉潛移默化中影響了她的兩個孩子。他們經常力所能及地參與學校乃至社會開展的公益活動?!拔覀兌荚敢庾龊⒆觽兊男切?,為他們點亮前行的道路?!蓖跣氛f。
西方有句諺語,“教育的本質,不是把籃子裝滿,而是把燈點亮?!秉c燃、鼓舞、喚醒孩子們對美好的向往,在增加他們的知識儲備之余,培養良好的品格和適應的能力,幫助他們形成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正如鄉鎮小學教育者羅清華所言,“讓孩子們成‘材’,先得讓他們成‘人’?!?/p>
而扎根鄉鎮小學教育一線多年的譚小兵認為,“星星點燈”公益計劃開展的系列主題公益活動,往往跟學校的辦學理念不謀而合,豐富多彩的興趣課程是對孩子們知識庫的一種補充,不僅擴大了他們的視野,也有利于他們更好地認識、融入和服務社會。
“星星點燈”公益計劃由中英人壽于2010年發起,已經持續開展15年,截至2024年,累計捐建關愛小屋44所。2000多名志愿者的公益足跡遍布全國18個省市,志愿服務時長總計超過88600小時,幫扶鄉村兒童超過16.7萬名、救助大病兒童114名。
據了解,“星星點燈”公益計劃脫胎于中英人壽的英方股東英杰華集團的“Street To School(從街道重返校園計劃)”,在吸收其運營經驗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國情加以創新,并得到中方股東中糧集團及中糧資本不遺余力的支持。在中糧集團、中糧資本和英杰華集團的高度重視下,作為雙方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彰顯,“星星點燈”公益計劃持續創造社會價值。
若從時間維度上看,“星星點燈”公益計劃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探索階段從2010年到2012年,以捐建關愛小屋、捐贈配套物資為主,以志愿者開展興趣課程為輔,同時拍攝了微電影《守望的天空》、錄制了主題曲《夢想的翅膀》,還舉辦了“留守兒童心理健康”論壇,發布了“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指數”白皮書,等等。
第二個成熟階段自2013年至2022年,每年設置一個全國性的同一主題,譬如,2013年的繪畫大賽、2014年的研討會、2015年的兒歌征集等,圍繞美術、科技、體育、音樂等方面,通過現場比賽和網絡投票相結合的方式,邀請學者、歌手、演員等作為嘉賓參與活動,與此同時,鏈接更多的公益組織和企業資源方,共建共塑平臺型、體系化的志愿服務模式。
2024年11月6日,“星星點燈”公益計劃廣東站走進佛山市高明區更合鎮千禧小學,孩子們在《消保知識進課堂》互動環節,積極參與。
第三個延展階段從2023年至今,主要聚焦大健康主題,關注營養健康、心理健康等更迫切、更隱秘的需求。比如,2023年不僅開設了營養科普課程,還為患有血液及腫瘤疾病等大病兒童捐資贈物;2024年正值活動開展十五周年,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產融協同、賦能業務”的“四位一體”模式開展體系化升級,圍繞心理健康主題,與當地政府、公益組織、愛心企業等多方協作,共同賦能鄉村振興,并邀請專家給鄉鎮學校的老師上培訓課,同時面向孩子們開展繪本共讀等活動。
看得遠,也要跑得遠
梳理上述發展歷程,不難發現“星星點燈”公益計劃至少發生了三個轉變——由物質捐贈轉向精神滋養為主,由追求多元化主題轉向大健康領域,由發起方為主力轉向多個合作方協力。
這樣的轉變背后有兩大原因。一個是社會的變遷,隨著留守兒童的物質生活水平提升,關愛小屋等硬件設施吸引力不復從前,而對手機的依賴加劇精神上的空洞感,圍繞大健康主題開展系列活動無疑更符合孩子們的實際需求。
另一個是項目的精進,基于前期開展的情況和反饋,不斷自我優化,通過漸進式調整適應社會發展需求,更重要的是,發起方能以開放思維尋求更多社會力量的合作與支持,進而彌補能力上的短板。
作為“星星點燈”公益計劃的發起方,中英人壽以“I_C.A.R.E.(關愛)”為企業文化的核心價值觀,以“Care in Every Home(關愛萬家)”為企業愿景。在15年的公益進程中,“星星點燈?關愛留守兒童公益計劃”的志愿者以中英人壽的員工為主。他們在一個個關愛小屋的搭建、一場場興趣課程的開展、一次次面對面的正能量輸出中,對“I_C.A.R.E.(關愛)”有了更具象化的理解,并身體力行地向外傳遞光與熱。
此外,“星星點燈”公益計劃也對外招募來自各行各業的愛心人士。其中,年齡最大的志愿者是一名71歲的退休女教師,在上興趣課之余,她還為孩子們繪制了一幅國畫作品。來自天南地北的志愿者因同一個“關愛”理念而匯聚在一起,他們與孩子們的相處時間僅有幾個小時,對彼此的影響卻長達一輩子。
2010年中英人壽發起“星星點燈”公益計劃,如今已經持續開展15年。
15年的持續付出,使志愿者對公益價值的認知產生了進化,又反過來促進了實踐上的精益求精。在許陳濤看來,公益與保險一樣,是一份人與人彼此連接的事業,在公益活動中收獲的能量,讓他更有同理心和責任心去理解和服務更多的人?!拔蚁嘈?,帶著孩子們的夢想與期待,我們將走得更遠?!?/p>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公益亦是如此,一顆星星照亮另一顆星星,一個人連接另一個人,一群人影響另一群人。星星點燈,匯成銀河,人心向善,愛灑乾坤。
以人為本,商業向善,造福社會?!靶切屈c燈”公益計劃的持續開展,正是中英人壽所遵循的商業向善思想的具象化體現,通過企業的發展和公益的實施,讓賦能與利他從愿景走向現實。
中英人壽秉持長期主義,彰顯著“好公司”的定義,不改初心,堅持壽險本質,傳遞愛心與善意,并持續回饋社會、承擔社會責任。
一個公益項目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主辦方的前瞻性戰略眼光,也少不了執行者的精進式無私奉獻,看得遠,也要跑得遠。沿著15年的漫漫時光,中英人壽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長期主義公益哲學,運用遠見思維,兼以長跑效應,在持續性、創新性與引領性上不斷發力,為企業塑造公益品牌提供了一個可持續參考范本。
(文中張小小、林浩浩為化名)
網絡編輯:kuang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