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裔導演卡拉米扎德,在他鄉與故國之間
卡拉米扎德著迷于人的決定,為什么作這個決定而不是另外一個。他想通過電影創造一個世界、一種境況,不去判斷,只是了解這些事情為什么發生,身臨其境、感同身受。
影片想在伊朗上映的話,片中的戀人要嚴格避免身體接觸。摩托車后座上的納吉斯把手放在自己腿上,努力地保持平衡。他們不能親昵,也不能跳舞。
發自:北京
責任編輯:李慕琰
電影主人公阿米爾與女孩納吉斯相愛,但由于伊朗保守的社會風俗,婚戀遭遇一系列阻撓。(2024年德國電影展供圖)
“第一次讓觀眾看它時,我真的害怕沒有人喜歡我的電影?!?023年夏天,貝魯斯·卡拉米扎德的第一部長片在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首映,劇院很大,容得下1200名觀眾。影片放映時,他始終擔心無人喝彩。電影最終贏得了十幾分鐘喝彩,他心里的大石頭才落地。他相信,實現自己的想法還能讓觀眾看到,簡直是一種特權。
貝魯斯·卡拉米扎德是伊朗裔德國導演,這部影片叫《空網》,描繪伊朗青年人的生活?!犊站W》在卡羅維發利獲得了評委會特別獎,后來在第七屆平遙國際電影展獲得“羅伯托·羅西里尼榮譽·特別表揚”。它也是“2024年德國電影展”的開幕影片,卡拉米扎德借機第二次來到中國。
1985年,卡拉米扎德7歲,正值兩伊戰爭,全家人一同移民聯邦德國。他們先從伊朗北部翻山越嶺,進入當時屬于蘇聯的阿塞拜疆。父母分別是工程師和老師,但身處異國就沒人認識,身份變得并不重要。他們后來抵達民主德國。東德嚴格限制本國公民前往西德,對外國人就寬松許多??ɡ自潞图胰司痛硕ň拥聡两?。
族裔問題帶來了錯綜復雜的狀況。他在德國受教育,仍舊保留兩邊的國籍,拍攝伊朗的故事,與觀眾交流時稱伊朗是“我的國家”。伊朗媒體也報道了《空網》入圍慕尼黑國際電影節的消息。
大家庭里很多表親還住在伊朗南部的老家,“是留下來的人”??ɡ自鲁;厝ズ退麄円娒媪奶?,觀察他們的處境。大家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希望離開伊朗又沒什么頭緒,即便有工作機會也往往滿足不了他們的期待,“沒有實現價值的機會”。人來人往,出去讀書的還是要回家。
所有的經歷和心跡,都可能呈現在電影當中。他這次只在中國停留幾天,就回德國繼續手頭的工作。他眼下有兩個電影項目,一個是伊朗人的故事,另一個則關于二戰中的猶太女孩。
南方周末專訪了貝魯斯·卡拉米扎德,由他的第一次中國之行開始。
當時卡拉米扎德是攝影師,事業剛剛開始。在一位學習中國歷史的朋友提議下,他們在2001年開始中國之旅。兩個人首先一同抵達香港,廣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