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創變先鋒劉友賓:輿論壓力越大,越要主動做好信息公開

“好的發布會一定要直面熱點,不能外面沸沸揚揚,會場內卻在裝傻充愣?!?br />
“我當時定的第一條規矩是,再擔心也不能關閉評論區,關評論就像開新聞發布會取消了答問環節一樣?!?br />
“輿論引導,最重要的是傳遞已經在行動的信息。平??梢远嘀v講道理,但緊急時刻老百姓已經有很大意見,還只講道理,不去行動,只會火上澆油。要讓大家看到,我們跟老百姓在一起,這樣公眾才有信心?!?/blockquote>

責任編輯:曹海東

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司原司長、新聞發言人劉友賓。資料圖片

“他是靠口才吃飯的人,但又不僅僅靠口才。

霧霾深重之時,他臨危受命,走上了與媒體、公眾的溝通之路。

推動建立例行新聞發布制度,搭建生態環境系統政務新媒體平臺,出臺首份繁榮發展生態文學指導意見。

他以真誠的態度、專業的素養,讓每個人真切感受到了中國環保事業的脈搏跳動。

他說,新聞發言人不是一個人,是一項制度。

他將司長、廳長推到鏡頭前,打開了環保信息公開常態化的窗口。

他說,不是每一場例行新聞發布會都會面臨‘驚濤駭浪’,風平浪靜之時,他更樂于分享環保的日常。

現在,回歸寧靜的他,重新拿起《寂靜的春天》,有了別樣的體驗,與山川對話,向大地采風,曾經的文學青年依然是‘生態文化傳播者’。

他就是——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司原司長、新聞發言人劉友賓?!?/span>

2024年11月26日,南方周末2024綠色創變者大會上,從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長達三十年的劉友賓被評為“綠色創變先鋒”。

正如頒獎詞所言,“霧霾深重之時,他臨危受命,走上了與媒體、公眾的溝通之路”。經歷了霧霾嚴峻等一系列的輿論考驗,劉友賓發現,信息公開始終是應對輿情的密碼。不管輿論壓力多么大,都要做好信息公開。政府只有做好信息公開,才能得到公眾的理解,形成社會合力,產生良好的輿論氛圍,輿論壓力才會逐漸變輕。

2023年,劉友賓從工作崗位退休。這位曾經的文學青年原本計劃躲進書齋,回歸寧靜,沒想到,退休生活比預想的還要繁忙,寫作、讀書、講課、調研……2024年12月3日,他又開始了一段不一樣的旅程——當選為中國環境新聞工作者協會新一屆主席。

新聞發布會上遇到尖銳問題怎么辦?政務新媒體該不該關評論?如何做好環境信息公開?南方周末專訪了劉友賓。

霧霾的輿論壓力最大

南方周末:作為生態環境部的第一位新聞發言人,你覺得怎么做好新聞發言人?

劉友賓:原環境保護部決定建立例行新聞發布制度后,要選出一個新聞發言人,這是一份壓力重大的工作,當時也是個新鮮職位,很多人不理解。有的人帶著一種好玩的心態開玩笑,也有的人覺得,既然有了新聞發言人,那就由新聞發言人一個人面對記者,甚至還有人覺得,西裝革履的新聞發言人是在出風頭。后來隨著一場場新聞發布會開下來,大家慢慢理解了新聞發言人的工作。

我覺得新聞發言人首先要有敬畏之心。敬畏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吳依蘭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