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源琛 | 面對“自以為是的西德佬”,憤怒的“東德”教授決定不再忍
2021年的大選情況類似,極右翼選擇黨在東德的選票率仍高達18.9%,西德為8.2%。這樣的選舉結果,加深了西德人對“東德人就是納粹”“東德人就是不喜歡民主”的刻板印象。
責任編輯:劉小磊
萊比錫大學的德語文學教授奧施曼。Uwe-Jens Igel |攝
學生時代,乘坐那種站站都停的普通列車去拜訪在耶拿上學的朋友。每當途經鐵軌沿線那些衰敗的小鎮、斷瓦殘垣的廢棄廠房時,我都不禁感慨:“果然是到東德了?!边@里的東德指的是德國東部的幾個聯邦州,原屬東德。與德國西部那些生龍活虎、欣欣向榮的城市相比,這里衰落的跡象太明顯了。這可能是我對“東德”的初印象,那大概是2006/07年左右。
在德國居住久了,發現關于東西德差異的討論在德國輿論界有著持久的生命力,這類討論甚至有個專詞來概括:東西之爭(Ost-West-Debatte)。在這一爭論主題下,《東德:西德炮制》(Der Osten: eine westdeutsche Erfindung)恐怕是近兩年最受關注的一本德語書。它的作者奧施曼(Dirk Oschmann)是萊比錫大學的德語文學教授。出于對輿論討論方向的不滿,寫了這本書來吶喊。書中確實能讀出那快要溢出紙面的憤怒,他也因此獲得了“憤怒的教授”的稱號。這本書就像一面鏡子,讓我們看到“東西之爭”在德國的緊迫性。
憤怒的教授
東、西德彼此的成見存在已久。兩德統一后不久,就出現了“愛抱怨的東德佬”(Jammerossi)和“自以為是的西德佬”(Besserwessi)這樣的稱呼。前者用來指東德人對德國統一及其結果的長期不滿情緒,后者用來形容西德人面對東德人的優越感以及愛說教的姿態。這些稱呼無疑都是籠統并帶有偏見的,但即使如此,它們廣為流傳?!白砸詾槭堑奈鞯吕小鄙踔帘贿x為1991年的年度熱詞。
統一之后的三十多年,東西德之間似乎一直存在著一條無形的界限。2020年,貝塔斯曼基金會關于“德國社會凝聚力”的調查中,60%的東德人覺得自己是二等公民。他們把德國統一看成是東德人自己努力抗爭的結果,特別是55歲以上的東德人認為,他們為此作出的貢獻沒有得到相應的尊重。而大部分西德人則認為,德國統一是東德的經濟和政治缺陷而導致的結果。西德的老年人覺得他們為統一進程提供的財政支持應該得到更多認可。
政治上的分歧更為“東西之爭”火上澆油。2017年,成立才短短幾年的極右翼政黨——德國選擇黨AfD在全國大選中一鳴驚人,躋身聯邦議會。東德地區貢獻了高達21.9%的選票。與之相比,該黨在西德的得票率大概僅為東德的一半。2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