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前總理賈拉·納特·卡納爾:“向中國開放可打破封鎖”
中國當前正在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同時也在深化市場經濟改革,其中關鍵環節是高新技術的發展。沒有技術的基底,經濟運行乃至國家各方面的發展都將難以為繼。
西方國家以及某些印度統治圈層對“一帶一路”還存在一定的偏見,這導致“一帶一路”的實施過程受到阻礙,但“一帶一路”在未來十年內終將在對抗偏見中以緩慢漸進的方式推廣至整個世界。
我們需意識到青藏高原、喜馬拉雅山脈對尼泊爾的水電資源開發來說至關重要,但冰雪迅速消融不利于水電供應的穩定性,也給尼泊爾帶來了嚴重的災害問題,因此尼泊爾亟需和中國進行氣候合作。
責任編輯:姚憶江
2024年12月2日至5日,尼泊爾新任總理卡德加·普拉薩德·夏爾馬·奧利正式訪問中國。這是奧利自2024年7月被正式任命為新聯合政府總理以來的首次官方出訪。
據新華社報道,奧利在訪問期間表示,尼泊爾希望學習中國的成功經驗,感謝中國幫助尼泊爾從“陸鎖國”變成“陸聯國”,尼方愿意繼續積極共建“一帶一路”,歡迎更多中國企業赴尼投資。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對外消息,2024年12月4日,中尼兩國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尼泊爾政府關于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合作框架協議》,旨在加強在經濟、金融、交通、物流、貿易、產業投資、海關等重點領域的務實合作,對于兩國深化“一帶一路”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此次奧利訪華也打破了過去尼泊爾領導人上任首訪印度的慣例,顯示出尼泊爾在對印關系上出現了微妙的調整。
對此,尼泊爾前總理賈拉·納特·卡納爾對南方周末研究員表示,尼泊爾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可以根據國家發展的需要自主選擇訪問的國家。
卡納爾曾擔任尼泊爾第34任總理,現任尼共(聯合社會主義者)高級領導人。自1990年代以來,卡納爾已多次訪問中國北京、上海、廣州、香港等地,對中國的改革發展擁有獨到的見解,為中國的成長提供了重要的鄰國觀察視角。
長久以來,尼泊爾等周邊小國都被視為印度的“后花園”,印度很大程度上控制著尼泊爾的能源、糧食、電信網絡等經濟命脈行業。但近年來,尼泊爾逐漸謀求更獨立的國際地位和更廣闊的外交空間,中國則成為其多邊外交的重要對象,以減少尼泊爾對印度的歷史依賴。
卡納爾表示,中國有許多地方值得尼泊爾學習,包括農業和工業發展,尤其是高新技術產業的巨大突破,以及中國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