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鈍的2024年度書單

以宋人的眼光來看,蘇、沈二人密不可分,這與我們今日分別站在“文學”與“科學”的立場上來評價他們全然不同。

責任編輯:劉小磊

《李約瑟鏡頭下的戰時中國科學》,劉曉、莫弗特著,湖南教育出版社,2023年12月

中土三年磨礪,學海百代揚名,這話用在英國人李約瑟身上毫不夸張。1943年當他踏上中國大地時,雖然頂著皇家學會會員的光環,但是隨著生物學開始進入分子層次,他在科學領域賴以立足的化學胚胎學似已走到盡頭,正是在中國的三年多時間里,李約瑟確立了自己后半生的學術目標,以研究和書寫中國古代的科學與文明為己任,最終成為這一領域的開拓者。

在華三年,他以當時的陪都重慶為基地,先后七次出行考察,走訪了各地的科研院所、社團、實驗室、大專院校以及與戰時經濟密切相關的工廠、礦山、交通樞紐等,結識了眾多一流的科學家與人文學者,搜訪到許多珍貴的歷史資料,為日后寫作《中國科學技術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不同于歷代來華的傳教士和商人,李約瑟隨身攜帶著一臺相機,留下了許多戰時中國科學、技術與工業艱難前行的影像;不同于普通的新聞記者和旅行家,李約瑟每日都會記下他對中國風土人情、歷史遺跡以及科學工作者的觀察。那些戰時日記和在華拍攝的照片都被很好地保存在英國劍橋他自己創建的研究所里。

以這批珍貴材料為基礎,作者們精選出九百余幀精美照片,結合李約瑟在華行跡,參考各種文獻考證史實,辨識人物,提供了更多的背景材料,編織成一幅抗戰大后方中國科學家艱苦卓絕自強不息、中國師生弦歌不輟承續文脈、中國人民同仇敵愾抗戰到底的壯麗畫卷。

《蘇軾的知識世界——博物學與宋代士人的生活》,曾雄生著,山東科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