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世界非遺的眼光,過一次中國春節
春節申遺成功,會帶來觀念上的轉變,人們在參與相關文化活動時,就會意識到正在參與文化遺產的傳承。
“非遺項目講究的是代表性,并不強調誰比誰好,而是強調彼此的差異?!迸c春節相關的代表性項目非常多,篩選過程成為幸福的煩惱。
春節作為一種鮮活民俗,一直在發展?!按蠹义X包鼓了,春節期間出去旅游,都算是新的表現形式?!?/blockquote>責任編輯:譚暢
2024年12月7日,慶祝春節申遺成功,四川閬中古城街道上的非遺項目巡演。視覺中國圖
廣東佛山木版年畫非遺傳承人馮錦強,正在舉辦一場名為“千里走單騎”的非遺傳承人聯盟活動。木版年畫的代表形象是關公,借助他的名號,馮錦強打算用兩年時間,走訪全國19個省市,和各地的非遺傳承人、社會賢達交流合作。這是他多年來的心愿,也是一個巨大挑戰。
當春節申遺成功的消息傳來,馮錦強感到高興和振奮。顧名思義,年畫是慶祝農歷新年的一種藝術門類。馮錦強介紹,在春節申遺的過程中,佛山木版年畫作為代表性習俗,相關資料也進行了收集與提交。除了年畫之外,花市、醒獅、窗花等很多習俗,都和春節有關。
2024年12月4日,在巴拉圭亞松森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9屆常會通過評審,決定將“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至此,中國已有44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數量位列全球第一。
最重要的節日
2025年蛇年,人們將迎來第一個世界非遺版春節。
春節作為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節日,在全世界有著廣泛基礎和影響力。據不完全統計,當前近20個國家和地區將春節作為法定節假日,春節民俗活動已走進近200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全球文化盛事。
公開資料顯示,早在2022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就開始著手推動春節申遺工作。2023年3月31日,中國政府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提交了申報材料;同年12月,第78屆聯合國大會協商一致通過決議,將春節確定為聯合國假日。直至2024年12月春節申遺成功,整個過程歷經兩年多的時間。
對于春節申遺成功這個結果,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民俗學會副秘書長朱剛并沒有感到太過意外。作為申遺團隊成員之一,他介紹,中國是文化大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簡稱“非遺”)儲備數量十分豐富、龐雜,針對這樣的特殊情況,聯合國做出規定,每兩年只能申報一個單項;不出意外的話,每次申報都能入選。在這種情況下,優先將春節作為申報項目,可見春節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
朱剛說,春節活動涵蓋口頭傳統、社會實踐、儀式慶典、傳統手工藝等多項非遺,體現了中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吳依蘭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