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股療親”:一段孝道激勵的漫長認知史
這種新的行孝方式,在唐朝也面臨強大的挑戰。韓愈在《鄂人對》中對“割股療親”予以猛烈的批評。除了違背正統儒家“身體發膚不可毀傷”的訓令外,他還提到一個新視角:“割股療親”的孝子,很可能就是為了免除稅賦,才有此極端行為。
責任編輯:陳斌
“割股療親”是唐朝開始興起的孝行。在唐及以前王朝,被官府旌表的孝子,其實大多情節簡單,缺乏足夠的細節。而那些有著相對詳盡故事的孝子們,通常是因為某種特殊姻緣,被史官或文人記錄了下來。
一
在《新唐書?孝友傳》的前言中,宋祁等人說:“唐受命于天共二百八十八年,以孝悌名通朝廷者,多是閭巷間的平民,他們都被史官記錄了下來?!痹摃Q唐朝國史記錄了29名“割股療親”的孝子,但只給出籍貫與姓名,原因可能也在旌表的信息過于簡略。這并非統治階層有意節省,應與當時印刷出版成本高昂有關。
《新唐書?孝友傳》中僅有3個“割股療親”孝子的詳盡信息。
其中一個是何澄粹,池州人。親人病重,當地有信鬼的習俗,病人不肯吃藥。何澄粹于是就剔下大腿肉給親人吃,疾病因此痊愈。后來親人過世,他伏于墓前,長時間一邊哭一邊頓足,因過度悲傷而死去。當時人稱其為“青陽孝子”,很多士人作誄文追敘他生前事跡。
還有章全啟。不過在《新唐書》里,他是作為弟弟章全益的配角出現的:章全益,梓州涪城人。他從少就是孤兒,被哥哥章全啟所撫養。母親病重時,章全啟曾割股給母親食用,令其痊愈。等到章全啟過世,章全益不僅服最重的喪服——“斬衰”,還“斷手一指”以報答哥哥的養育之恩。章全益未娶妻,以賣藥為生,世傳他能制作黃金。他居成都四十年,人稱“章孝子”,年九十八過世。
章全啟曾為母親“割股療親”,但在他過世前,卻未見章全益有此等行為。原因何在?更早些的文獻記錄顯示,章全啟死于出游途中,這意味著章全益沒有機會為他“割股療親”。為了彌補這個缺憾,章全益還特地“以火煉指”,表達自己的至痛。(孫光憲《北夢瑣記》逸文卷第一之《章孝子割股煉指》)由此可知,《新唐書》中所謂的“斷手一指”其實是燃指。
兄弟服喪原本遵循“五服”第二等的“齊衰”,但章全益執行了第一等的“斬衰”。斬衰除了比兄弟間的齊衰喪服更粗鄙外,服喪期也更長,需要三年;而兄弟間的齊喪只需一年。
第三個人物是壽州安豐的李興,他在父親重病之際,自己拿刀割下大腿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吳依蘭